辛温解表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7克(汤泡) 甘草14克(炙) 薏苡仁7克 杏仁3克(去皮、尖,炒)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金匮要略》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1两17铢26g(去皮),芍药1两6铢19g,麻黄16铢10g(去节),生姜1两6铢19g(切),杏仁16个(去皮尖),甘草1两2铢16g(炙),大枣5枚(擘)。   

【功效】

解散营卫之邪。小发营卫之汗。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未知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5克(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3克 大枣4枚(擘) 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24枚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生姜9克(切) 附子5克(炮)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去芍药汤

《伤寒论》。

桂枝3两(去皮),甘草2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

【功效】

发汗解肌祛风,去阴通阳。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未知

栝楼桂枝汤

栝楼根6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未知

桂枝新加汤

桂枝(去皮)9 g 芍药12 g 甘草(炙)6 g 生姜(切)12 g 大枣(擘)十二枚 人参9 g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未知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9克(去皮) 芍药9克 甘草9克(炙) 生姜9克(切) 大枣3枚(擘) 附子6克(炮)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甘草汤

桂枝12克,炙甘草6g

【功效】

补心气,温心阳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原方加白术12g。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 甘草6克(炙) 芍药6克 桂枝6克(去皮) 生姜6克(切) 半夏9克(洗) 大枣12枚(擘)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葛根汤

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 大枣12枚(擘)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麻黄汤

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紫正散

紫荆皮6克 荆芥穗2.4克 北防风2.4克 北细辛1.2克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重楼玉钥》卷上。

柴胡桂枝汤

桂枝(去皮)1两半,黄芩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1两(炙),半夏2合半(洗),芍药1两半,大枣6枚(擘),生姜1两半(切),柴胡4两。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射干麻黄汤

射干9g,麻黄9g,生姜9g,细辛3g,紫菀6g,款冬花6g,大枣3枚,半夏9g,五味子3g。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金匮要略》

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9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细辛9克 甘草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 石膏6克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炙6g 桂枝去皮9g 半夏9g 五味子6g

  • 桂枝去皮:是因桂枝毒在皮,故方中皆去皮用。(《证治准绳》)
  • 半夏洗:半夏汤洗七次以去其燥性。

【方歌】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未知

正柴胡饮

柴胡(9克) 防风(3克) 陈皮(4.5克) 芍药(6克) 甘草(3克) 生姜(三五片)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景岳全书》

通宣理肺丸

紫苏叶 144g 前胡 96g 桔梗 96g 苦杏仁 72g 麻黄 96g 甘草 72g 陈皮 96g 半夏 (制)72g 茯苓 96g 枳壳 (炒)96g 黄芩 96g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葱豉汤

香附(4.5-6克) 新会皮(4.5-6克) 鲜葱白(3枚) 紫苏(4.5-9克) 炙草(2-2.5克) 淡豆豉(9-12克)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加味香苏散

紫苏叶(5克) 陈皮(4克) 香附(4克) 甘草炙(2.5克) 荆芥(3克) 秦艽(3克) 防风(3克) 蔓荆子 (各3克) 川芎(1.5克) 生姜三片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医学心悟》

香苏散

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120克 甘草(炙)30克 陈皮60克(不去白)

【制法】

上为粗末。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金沸草散

旋覆花麻黄前胡各9g,荆芥穗12g、甘草半夏赤芍各3g,外加生姜三片,一枚。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止嗽散

桔梗(炒), 荆芥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1kg(各二斤); 甘草 (炒)360g(十二两); 陈皮(水洗去白)500g(一斤)。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大羌活汤

羌活 升麻各3克 独活2.1克 苍术 防风(去芦) 威灵仙(去芦) 白术 当归 白茯苓(去皮) 泽泻各1.5克

【制法】

上十味,哎咀,作一服。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卫生宝鉴》卷二十三

九味羌活汤

羌活 防风 苍术各9g 细辛2g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3g

【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未知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9克(去皮) 大黄6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切)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生姜(9克)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加桂汤

桂枝15克(去皮) 芍药9克 生姜9克(切) 甘草6克(炙) 大枣3枚(擘)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2.3克 大枣(擘)4枚 生姜(切)3.1克 石膏(碎,绵裹)3克   

【原书用法】

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煎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6克) 芍药(6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枣(3枚) 葛根(12克)   

【方歌】

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几几。但有汗出来风,是表虚。所以用桂枝汤减少桂枝芍药用量,加葛根,取奇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伤寒论》

桂枝汤

桂枝9g 芍药9g 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未知

大青龙汤

麻黄6g,桂枝6g,甘草6g,杏仁6g,石膏18g,生姜9g,大枣3g。

【服法】

服后,取微似汗,汗出多者,用温粉扑之。(温粉:龙骨牡蛎黄芪麻黄根,共研细末。)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未知

三拗汤

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30克。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华盖散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15克(炙)

分类:辛温解表 来源:《博济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