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科
搜索
beleto@163.com
首页
中药百科
中医理论
中医保健
中医食疗
中医方剂
疾病大全
中医书籍
中药百科 - 权威中草药功效查询与中医知识库
探索千年智慧的中药宝库
本栏目系统收录
500余种
常用中草药,提供权威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说明。内容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本草》等经典著作,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打造专业可靠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中草药
菱叶
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叶。主小儿走马牙疳,疮肿。
分类: 清热解毒药
鳝鱼骨
为鳝科动物黄鳝的骨骼。主治流火,风热痘毒,臁疮。
分类: 清热解毒药
绿豆芽
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用于暑热烦渴,酒毒,小便不利,目翳。
分类: 清热解毒药
金鸡尾
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主治痢疾,腹泻,痄腮,淋巴结炎,白带,水肿,小儿惊风,狂犬咬伤。...
分类: 清热解毒药
苦瓜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用于热病烦渴引饮,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痈肿丹毒,恶疮。...
分类: 清热解毒药
地毛衣
为泥炭藓科植物泥炭藓的植物体。用于目生云翳,皮肤病,虫叮咬瘙痒。
分类: 清热解毒药
波叶大黄
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的根及根茎。湿热黄疸,痢疾,经闭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痈肿疔毒,口舌糜烂,烧烫伤。...
分类: 清热凉血药
问荆
为木贼科植物问荆的全草。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倒经,咳嗽气喘,淋病。
分类: 清热凉血药
查看更多 >
中医理论
疾病
中医,一个文化宝库,是璀璨的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科学的精华,并总...
分类: 中医基本理念
阴阳
阴阳学说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一种关于宁宙起源及万物运动变化的最高法则的理论,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
分类: 中医基本原理
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联系,均需通过经络的运输传导和...
分类: 中医基本原理
藏象学说
"藏象"一词,首先见于《黄帝内经》。藏,通"脏",是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形象或现象。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
分类: 中医基本原理
五行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样,也产生于中国的远古时代,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认识,并成为古代用...
分类: 中医基本原理
儒教
儒教也被称作孔教,由孔子创立,连同佛教、道教,一同被尊为中国三大宗教。它综合了伦理,政治,社会学和宗教,为中国文化作出了...
分类: 中医文化起源
道教
起源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敬仰大自然和神灵,占卜活动还包括与神对话。商周宗教的最初形式体现为祭祀神灵或者祖...
分类: 中医文化起源
易经
名称和起源 易经,别名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尊为“五经”之首。 易,本意改变,书籍包含的内容可概括为:万物存于...
分类: 中医文化起源
查看更多 >
中医保健
火罐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或其他途径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产生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法...
艾灸
艾灸法是一种独立的治疗保健方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火以后,被火灼伤,发现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艾灸...
刮痧
刮痧(Skin Scraping)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刮痧器具在皮肤相关部...
中草药
中草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
推拿
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
火疗
文化起源 古人在烘烤食物或取暖的过程中发生灼伤,使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失,于是主动使用火烤灼以治疗更多的病痛,这便是灸疗的...
手诊疗法
手诊,即通过人体手的纹路形态、变化、规律等,对人体器官的演变作出推理的一种防治辅助手段。运用视觉、触觉等,对手上的征象进...
药茶
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饮料。广义的药茶还包括不含茶叶,由食物和药物经冲泡、煎煮、压...
查看更多 >
中医食疗
葵花酒
【配方】 向日葵籽和秋季采集的叶各100克,白酒300毫升。 【制作方法】 将葵花子捣碎,叶切碎,共同浸于酒中,2周后可...
花椒酒
【配方】 花椒50粒,侧柏叶15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方法】 将花椒、侧柏叶共捣碎,放入酒瓶内,倒入白酒(45度)...
肉桂酒
【配方】 肉桂末6克,黄酒20克。 【制作方法】 将黄酒温热,肉桂末同黄酒混合调匀即成。 【功效与主治】 温阳祛寒。用于...
桑菊酒
【配方】 桑叶30g,菊花30g,薄荷10g,连翘30g,芦根35g,桔梗20g,甘草10g,杏仁30g,米酒1000克...
防风米酒
【配方】 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半斤,苍耳子3升。 【制作方法】 将防风、苍耳子用水八升,蒸取六升,去渣,将药...
葱姜盐酒
【配方】 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 【制作方法】 将上三味药放碗内,共捣如糊状,再加入酒调匀,然后倒入...
茶酒
【配方】 红茶5克,姜汁3克,白酒或黄酒适量。 【制作方法】 先将红茶放入保温杯中,倒入沸水浸泡5分钟,再倒入生姜汁和适...
荆芥豉酒
【配方】 豆豉250克,荆芥10克,米酒750克。 【制作方法】 上2味,同酒煎5~7沸,去渣,收贮备用。 【功效与主治...
查看更多 >
中医方剂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7克(汤泡) 甘草14克(炙) 薏苡仁7克 杏仁3克(去皮、尖,炒)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1两17铢26g(去皮),芍药1两6铢19g,麻黄16铢10g(去节),生姜1两6铢19g(切),杏仁16个(去皮尖...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5克(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3克 大枣4枚(擘) 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24枚...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生姜9克(切) 附子5克(炮)
桂枝去芍药汤
《伤寒论》。 桂枝3两(去皮),甘草2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 【功效】 发汗解肌祛风,去阴通阳。...
栝楼桂枝汤
栝楼根6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桂枝新加汤
桂枝(去皮)9 g 芍药12 g 甘草(炙)6 g 生姜(切)12 g 大枣(擘)十二枚 人参9 g ...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9克(去皮) 芍药9克 甘草9克(炙) 生姜9克(切) 大枣3枚(擘) 附子6克(炮)
查看更多 >
疾病
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的一种疾病。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可发生于任何...
腹部损伤
在平时,腹部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空中坠落、工业劳动意外,以及打架斗殴中的刀伤、枪伤等,由于腹腔脏器多,腹部损伤常常是多发...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
脐疝
经脐环脱出的疝称为脐疝。 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各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
股疝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
肠瘘
肠瘘(fistula of intestine)是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
肠扭转
肠扭转intestinal volvulus,是一段系膜较长的肠袢扭转180°以上而造成的肠梗阻。当肠管运动异常时或肠内...
肛裂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破裂形成棱形裂口或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据欧美统计...
查看更多 >
中医书籍
神农本草经赞
本草
食鉴本草
本草
本草图经
本草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
本草蒙筌
本草
滇南本草
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
饮膳正要
本草
汤液本草
本草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