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千口一杯酒
千口一杯酒是一种以多种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益智、强身健体等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失眠健忘、体虚乏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千口一杯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人参 | 30g | 大补元气、安神益智 |
当归 | 20g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枸杞子 | 30g | 滋补肝肾、明目 |
龙眼肉 | 30g | 补心脾、养血安神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虚明显:加黄芪30g。
失眠严重:加酸枣仁30g。
消化不良:加陈皮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将所有中药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
人参可切片或捣碎以增强药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30~6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药材需确保干燥,防止霉变。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补气养血:改善气血两虚、面色萎黄、乏力。
安神益智:缓解失眠、健忘、焦虑。
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抗疲劳。
滋补肝肾: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
2. 适用人群
气血不足、体虚易感者。
长期用脑、失眠多梦者。
中老年人及产后虚弱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或感冒发热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体虚严重时: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人参含人参皂苷,能增强机体适应性和免疫力。
当归、枸杞子等富含多糖和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和滋补作用。
白酒促进药物成分溶出,提高吸收率。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
研究显示其对改善记忆力和睡眠质量有帮助。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煮水代茶,但功效较弱。
人参酒
人参酒是一种以人参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体弱、疲劳乏力、失眠多梦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人参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人参(干或鲜) | 20~30g | 大补元气、增强免疫力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虚严重:加黄芪20g、白术15g。
失眠多梦:加酸枣仁30g、远志15g。
血虚:加当归15g、枸杞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人参洗净,切片或整根使用(鲜品需晾干表面水分)。
若用干人参,可直接浸泡。
步骤2:浸泡药酒
将人参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加入白酒。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30~6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湿热体质者慎用或减量。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大补元气:改善气虚乏力、精神不振。
补脾益肺:增强消化功能,缓解咳嗽气喘。
生津安神:帮助缓解口渴、失眠、焦虑。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提高身体抵抗力。
2. 适用人群
气虚体弱、易疲劳者。
老年人或病后康复者。
精神压力大、睡眠不佳者。
3. 禁忌人群
实热证、高血压患者(易上火)。
孕妇、儿童。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早饭或午饭后温服)。
体虚严重时:每次15~20ml,每日1~2次(避免过量)。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2个月后停1~2周,观察身体反应。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人参含人参皂苷、多糖,具有抗疲劳、抗氧化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吸收,增强补益效果。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
研究表明人参酒能改善认知功能(需适量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人参泡水或炖汤(功效类似但较弱)。
虫草杞圆补益酒
虫草杞圆补益酒是一种以冬虫夏草、枸杞、桂圆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补肾益精、养心安神、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适用于肾虚精亏、失眠多梦、体虚乏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虫草杞圆补益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冬虫夏草 | 5~10g | 补肾益肺、增强免疫 |
枸杞 | 50g | 滋补肝肾、明目 |
桂圆肉 | 50g | 补心脾、安神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虚明显:加黄芪20g、党参15g。
血虚不足:加当归15g、熟地黄20g。
失眠严重:加酸枣仁30g、远志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冬虫夏草洗净,晾干或低温烘干。
枸杞和桂圆肉洗净,晾干备用。
步骤2:浸泡药酒
将所有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药材需干燥,防止霉变。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补肾益精: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
养心安神:缓解失眠、多梦、心悸不安。
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冒。
抗疲劳:用于体虚乏力、精神不振。
2. 适用人群
肾虚精亏、中老年人。
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者。
免疫力低下、易疲劳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儿童。
湿热体质、实热证者(如发热、便秘)。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体虚严重时: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冬虫夏草含虫草素、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作用。
枸杞含枸杞多糖、胡萝卜素,滋补肝肾、抗氧化。
桂圆肉含葡萄糖、蔗糖,补益心脾、安神。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
研究表明,虫草能改善肾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煮水代茶(功效较弱)。
地黄醴
地黄醴是一种以地黄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养肝明目等功效,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地黄醴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熟地黄(干) | 100~150g |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血虚重:加当归20g、白芍15g。
肾虚精亏:加枸杞子30g、山茱萸20g。
肝阴不足: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熟地黄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3~5天)。
若用生地黄,需先蒸熟或炒制以增强滋补之性。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地黄切成小块,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滋阴补血:缓解血虚萎黄、面色无华、心悸失眠。
益精填髓:改善肾虚精亏、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养肝明目:辅助治疗肝血不足、视力模糊。
润燥生津:用于口干舌燥、便秘等阴虚症状。
2. 适用人群
血虚、阴虚体质者。
更年期妇女或产后血虚者。
老年人肾精不足、腰腿无力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湿热内盛者(易助湿生热)。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血虚症状明显: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一般不用于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地黄含地黄苷、多糖类,具有补血、免疫调节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吸收,增强滋补效果。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贫血、更年期综合征(配伍其他滋补药材)。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微循环、抗衰老有积极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地黄煮水代茶或制成丸散(功效类似但较弱)。
痱子的食疗
痱子食疗是一种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食材为主的传统食疗方法,适用于夏季常见的痱子(热痱),帮助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并预防复发。
一、配方
1. 经典痱子食疗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绿豆 | 50g | 清热解毒、利湿 |
金银花 | 10g | 抗菌消炎、疏散风热 |
薄荷叶(鲜或干) | 5g | 清凉止痒、疏风散热 |
水 | 适量(约500ml) | 作为溶剂,帮助提取有效成分 |
加减配伍(根据症状调整)
瘙痒严重:加地肤子10g以增强止痒效果。
红肿明显:加蒲公英15g以加强清热解毒。
体质虚弱:加甘草5g以调和药性、保护脾胃。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绿豆洗净,浸泡2小时以缩短煮制时间。
金银花和薄荷叶用清水冲洗干净(鲜薄荷叶需切碎)。
步骤2:煮制食疗汤
将浸泡好的绿豆放入锅中,加入500ml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直至绿豆软烂。
加入金银花和薄荷叶,继续煮5-10分钟,以保留挥发油成分。
过滤或直接饮用汤液,可根据口味添加少量冰糖调味(但痱子期间宜清淡)。
注意事项
使用陶瓷或不锈钢锅具,避免铁锅可能影响药效。
煮制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有效成分流失。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缓解痱子引起的皮肤热毒、红肿。
利湿止痒:减少汗液积聚,减轻瘙痒感。
抗菌消炎:预防细菌感染,促进皮肤愈合。
2. 适用人群
婴幼儿和成人夏季易发痱子者。
皮肤敏感、多汗体质的人群。
3.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如经常腹泻)慎用,以免加重寒凉。
对成分过敏者禁用。
严重皮肤感染或发热者应就医,不宜仅依赖食疗。
四、服用方法
内服:每日1-2次,每次100-200ml汤液,饭后温服,连续3-5天或直至症状缓解。
外用:可用冷却后的汤液轻轻擦拭患处,每日2-3次,以增强止痒效果。
疗程建议
症状缓解后即可停止,避免过度服用导致脾胃不适。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绿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炎、利尿作用。
金银花含绿原酸和挥发油,能抑制细菌生长。
薄荷叶中的薄荷醇提供清凉感,缓解不适。
现代应用:
可结合保持皮肤清洁、穿着透气衣物等生活习惯,预防痱子。
研究显示,此类食疗对轻度皮肤炎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汤者可用绿豆粥代替,但功效稍弱。
外用可搭配炉甘石洗剂等现代药物增强效果。
湿疹的食疗
湿疹食疗是一种通过饮食调理来辅助治疗湿疹的中医方法,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养血润燥等功效,适用于急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一、配方
1. 经典湿疹食疗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绿豆 | 50g | 清热解毒、利湿 |
薏苡仁 | 30g | 健脾祛湿、止痒 |
金银花 | 10g | 清热解毒、抗炎 |
甘草 | 5g | 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湿热重:加车前草15g、黄柏10g。
血虚干燥:加当归10g、生地黄15g。
瘙痒剧烈:加白鲜皮10g、地肤子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将所有药材洗净,绿豆和薏苡仁提前浸泡2小时以利煮烂。
金银花和甘草可稍作冲洗,去除杂质。
步骤2:煮制食疗汤
将浸泡好的绿豆、薏苡仁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约1000ml)。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金银花和甘草,继续煮10分钟。
过滤取汤,可根据口味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调味(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注意事项
使用陶瓷或不锈钢锅,避免铁锅影响药效。
煮制过程中保持小火,以保留有效成分。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缓解湿疹引起的红肿、热痛。
祛湿止痒:改善皮肤潮湿、瘙痒症状。
养血润燥:适用于慢性湿疹导致的皮肤干燥、脱屑。
健脾利湿:从根源调理脾胃,减少湿气内生。
2. 适用人群
急性或慢性湿疹患者。
皮肤瘙痒、过敏体质者。
脾胃虚弱、湿气重的人群。
3. 禁忌人群
孕妇,尤其是有流产风险者。
脾胃虚寒者(如经常腹泻、畏寒)。
对成分过敏者,应停止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调理:每日1剂,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饭后温服。
急性发作期:可每日2剂,连续服用3-5天,症状缓解后减量。
外用法:药汤冷却后可用于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观察效果,必要时咨询中医师调整方案。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绿豆含皂苷、黄酮类,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
薏苡仁含薏苡仁酯,能抑制过敏反应,改善皮肤屏障。
现代应用:
可结合西医治疗,如外用激素药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研究发现食疗能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替代方案:
不善服汤者可用成药如湿疹膏或口服中成药替代,但食疗更温和安全。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