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麻疹的食疗

麻疹食疗是一种以清热解毒、透疹排毒为主要原则的传统食疗方法,适用于麻疹初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一、配方

1. 经典麻疹食疗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金银花10g清热解毒、透疹
连翘10g清热解毒、消肿
薄荷5g疏风散热、透疹
甘草5g调和诸药、解毒
500ml煎煮介质

加减配伍(根据病情调整)

  • 高热不退:加石膏20g、知母10g

  • 咳嗽严重:加杏仁10g、桔梗10g

  • 皮疹不透:加升麻5g、葛根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准备原料

  • 将所有草药洗净,晾干备用。

步骤2:煎煮药汤

  1. 将草药放入锅中,加入500ml水。

  2.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

  3. 过滤去渣,取药汤饮用。

注意事项

  • 使用陶瓷或不锈钢锅,避免铁锅影响药效。

  • 麻疹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清热解毒:缓解麻疹发热、咽喉肿痛。

  • 透疹排毒:促进皮疹透发,减少并发症。

  • 疏风散热:改善头痛、咳嗽等症状。

2. 适用人群

  • 麻疹患者,尤其出疹期和恢复期。

  • 儿童和成人麻疹辅助治疗。

3. 禁忌人群

  • 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腹泻。

  • 对草药过敏者禁用。

  • 严重并发症如肺炎时,需及时就医,不可仅依赖食疗。


四、服用方法

  • 日常服用:每日1剂,分2-3次温服,连续服用至症状缓解。

  • 儿童用量:减半或根据体重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疗程建议

  • 一般服用3-7天,症状改善后停用。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金银花和连翘含绿原酸、黄酮类,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

    • 薄荷挥发油能促进透疹和缓解不适。

  2. 现代应用

    • 可作为麻疹辅助治疗,配合现代医学措施。

    • 研究显示,此类食疗能缩短病程,减少症状严重度。

  3. 替代方案

    • 不善服汤药者,可用食疗粥品,如绿豆粥、胡萝卜汤,具有类似功效。

2025-08-13 1628

小儿腹泻的食疗

小儿腹泻食疗是一种以易消化、补脾止泻的食物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食疗方法,具有健脾和胃、止泻固肠等功效,适用于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食疗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大米50g健脾养胃、止泻
胡萝卜50g补中益气、止泻
苹果半个收敛止泻、补充维生素
适量煮制介质

加减配伍(根据症状调整)

  • 腹泻严重:加山药20g以增强健脾止泻。

  • 伴有呕吐:加生姜3片以和胃止呕。

  • 体虚明显:加红枣3枚以补气血。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大米淘洗干净。

  • 胡萝卜去皮切小块。

  • 苹果去皮去核切小块。

步骤2:煮制食疗

  1. 将大米、胡萝卜、苹果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约500ml)。

  2.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米烂成粥状(约30分钟)。

  3. 可根据需要过滤或直接食用,确保温度适宜。

注意事项

  • 使用新鲜食材,避免添加糖或盐,以免刺激肠胃。

  • 煮制时保持卫生,防止细菌污染。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健脾和胃:改善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止泻固肠:缓解腹泻症状,减少排便次数。

  • 补充营养:提供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防止脱水。

2. 适用人群

  • 6个月以上小儿出现轻度至中度腹泻者。

  • 脾胃虚弱、易腹泻的儿童。

3. 禁忌人群

  • 严重脱水或感染性腹泻者,需及时就医。

  • 对成分过敏的儿童。

  • 腹泻伴有高烧或血便时不宜单独使用。


四、服用方法

  • 日常食用:每次50-100ml,每日2-3次,作为辅食或主餐的一部分。

  • 急性腹泻期:可增加至每日4-5次,少量多次喂食。

  • 外用法:无外用法,仅内服。

疗程建议

  • 连续食用3-5天,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 如果腹泻持续或加重,应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大米和胡萝卜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能吸附肠道水分,减缓腹泻。

    • 苹果中的果胶具有收敛作用,帮助止泻。

  2.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家庭护理,作为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酱、吐司)的变种。

    • 研究显示,此类食疗能有效减少小儿腹泻的持续时间。

  3. 替代方案

    • 不善食粥者可用米汤或胡萝卜汁替代,但功效较弱。

2025-08-13 1747

小儿厌食的食疗

小儿厌食是一种常见儿科疾病,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多由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或情志因素引起。中医食疗通过调理脾胃、增进食欲,安全有效。


一、配方

1. 经典食疗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山楂10g消食化积、健脾开胃
麦芽10g助消化、缓解积食
神曲5g健脾和胃、增进食欲
陈皮3g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500ml作为溶剂,调和诸药

加减配伍(根据症状调整)

  • 脾胃虚弱明显:加党参5g、白术5g以补气健脾。

  • 食积较重:加莱菔子5g以增强消食导滞作用。

  • 伴有腹胀:加木香3g以行气止痛。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将所有药材(如山楂、麦芽、神曲、陈皮)洗净,晾干备用。若使用鲜品,需确保清洁。

步骤2:煎煮药膳

  1. 将药材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中,加入500ml水。

  2.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直至药液浓缩至约200ml。

  3. 过滤去渣,取药液备用。可根据口味添加少量冰糖或蜂蜜调味(但避免过量,以免影响药效)。

注意事项

  • 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金属锅影响药性。

  • 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保留有效成分。

  • 确保药材来源安全,无污染。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健脾开胃: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

  • 消食导滞:缓解食物积滞引起的腹胀、恶心。

  • 调和气血: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营养不良。

2. 适用人群

  • 1-12岁儿童出现厌食症状者。

  •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儿。

  •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厌食儿童。

3. 禁忌人群

  • 对成分过敏者禁用。

  • 急性胃肠炎或发热患儿应先就医,不宜自行使用。

  • 糖尿病患儿慎加糖或蜂蜜。


四、服用方法

  • 日常服用:每次50-100ml,每日2次(早晚温服),连续服用1-2周。

  • 根据年龄调整:1-3岁幼儿减半剂量,或咨询医师。

  • 外用法:无推荐外用法,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 服用1周后观察效果,若无效或加重,应停止并就医。

  • 可间歇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山楂含有机酸,能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 麦芽和神曲富含酶类,帮助分解食物,改善积食。

    • 陈皮挥发油有行气作用,缓解腹胀。

  2. 现代应用

    • 结合行为疗法(如规律进食、减少零食)效果更佳。

    • 研究显示,此类食疗可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3. 替代方案

    • 不善服药的儿童可用药膳粥(如加入山楂、麦芽煮粥)替代。

    • 推拿按摩(如捏脊)可配合使用,增强疗效。

2025-08-13 1531

带下病的食疗

带下病是中医妇科常见病,指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色质气味改变,多与脾虚、肾虚、湿热等因素相关。食疗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达到健脾祛湿、补肾固涩、清热利湿等功效,辅助治疗带下病。


一、配方

1. 健脾祛湿食疗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山药30g健脾益气、固肾止带
白扁豆20g健脾化湿、和中止带
薏苡仁30g利水渗湿、清热排脓
粳米50g补中益气、调和脾胃

加减配伍(根据证型调整)

  • 脾虚湿盛型(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加党参15g、白术10g以增强健脾功效。

  • 肾虚不固型(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加芡实20g、金樱子15g以补肾固涩。

  • 湿热下注型(带下黄稠、有异味):加黄柏10g、车前子15g以清热利湿。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将山药、白扁豆、薏苡仁洗净,浸泡30分钟以软化。

  • 粳米淘洗干净备用。

步骤2:煮制食疗粥

  1. 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约1000ml)。

  2.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40-60分钟,直至粥稠烂。

  3. 根据个人口味,可加入少量冰糖或盐调味(湿热型建议少糖)。

注意事项

  • 使用陶瓷或玻璃锅具,避免金属影响药性。

  • 食材需新鲜,霉变者禁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健脾祛湿:改善脾虚导致的带下量多、质稀症状。

  • 补肾固涩:缓解肾虚引起的带下清稀、腰酸乏力。

  • 清热利湿:减轻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黄稠、异味。

  • 调和气血:辅助调理女性内分泌,增强免疫力。

2. 适用人群

  • 脾虚湿盛、肾虚不固或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

  • 产后或体虚女性,作为辅助调理。

3. 禁忌人群

  • 孕妇慎用,尤其湿热型配方可能刺激子宫。

  •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加糖,或咨询医生。

  • 急性感染期(如细菌性阴道炎)需结合药物治疗,食疗仅作辅助。


四、服用方法

  • 日常调理:每日1次,早晚温热服用,每次一碗(约200ml)。

  • 症状明显期:可增至每日2次,连续服用1-2周。

  • 外用法:无直接外用法,建议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 一般以2-4周为一疗程,观察效果,必要时停用1周再继续。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山药含薯蓣皂苷,能增强免疫功能;薏苡仁含薏苡仁酯,具有抗炎、利湿作用。

    • 食疗通过温和调理,减少药物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2. 现代应用

    • 结合现代营养学,此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

    • 研究显示,健脾祛湿食疗可调节阴道微生态,预防复发。

  3. 替代方案

    • 不善粥食者,可用山药粉冲服薏苡仁茶替代,但功效稍弱。

    • 严重带下病应就医,配合中药或西医治疗。

2025-08-13 4540

小儿营养不良的食疗

小儿营养不良食疗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饮食调理方法,通过健脾益气、消食化积、补益气血等原则,改善小儿食欲不振、发育迟缓、面色萎黄等症状,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导致的营养不良。


一、配方

1. 经典健脾粥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粳米50g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山药(干)20g补脾肺肾、增强免疫力
红枣5枚补血安神、调和脾胃
陈皮3g理气健脾、助消化
适量煮粥基液

加减配伍(根据症状调整)

  • 食欲不振明显:加山楂10g以消食化积。

  • 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加枸杞10g、龙眼肉10g以补血益气。

  • 腹泻便溏:加茯苓10g以健脾渗湿。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粳米淘洗干净,浸泡30分钟。

  • 山药去皮切片(鲜品)或使用干山药片;红枣去核;陈皮洗净。

步骤2:煮粥

  1. 将粳米、山药、红枣、陈皮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约500ml)。

  2.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30-40分钟,直至粥稠米烂。

  3. 去除陈皮残渣(可选),粥温后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

  • 使用陶瓷或不锈钢锅,避免铁锅影响药性。

  • 粥宜稀软,便于小儿消化;可适量加糖或盐调味,但避免过甜或过咸。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和消化。

  • 补益气血:缓解面色萎黄、乏力等症状,促进生长发育。

  • 消食化积:帮助消化积食,减少腹胀、便秘。

  • 增强免疫力:通过调理脾胃,提升身体抵抗力。

2. 适用人群

  • 1-6岁小儿,表现为体重不增、身高发育迟缓、食欲差。

  • 脾胃虚弱、易感冒或腹泻的儿童。

3. 禁忌人群

  • 对成分过敏者(如山药过敏)。

  • 急性感染或发热期的小儿,应先治疗原发病。

  • 糖尿病患儿慎用含糖成分。


四、服用方法

  • 日常调理:每次食用50-100ml粥,每日1-2次,作为辅食或正餐一部分。

  • 症状明显期:可增加至每日2-3次,连续服用1-2周。

  • 外用法:无;此食疗为内服。

疗程建议

  • 一般连续服用2-4周,观察改善情况;必要时间隔1周后再继续。

  • 结合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效果更佳。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粳米和山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能提供能量并滋养脾胃。

    • 红枣补血,陈皮理气,共同调节消化系统功能。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生长迟缓,配合西医营养支持。

    • 研究显示,此类食疗能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营养吸收。

  3. 替代方案

    • 不善食粥者,可改为山药红枣汤陈皮水,但功效略弱。

    • 严重营养不良需就医,结合药物治疗。

2025-08-13 3764

缺乳的食疗

缺乳食疗是中医中针对产后乳汁不足的饮食调理方法,通过食用特定食材来补气养血、通络下乳,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等引起的乳汁分泌不足。


一、配方

1. 经典猪蹄通草汤配方

成分用量功效
猪蹄1只(约500g)补气血、滋阴润燥
通草10g通络下乳、利水消肿
生姜3片温中散寒、去腥增味
适量熬煮介质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 气血虚弱型:加黄芪20g、当归10g以增强补气养血。

  • 肝郁气滞型:加柴胡10g、白芍15g以疏肝解郁。

  • 脾胃虚弱型:加山药30g、大枣5枚以健脾和胃。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 猪蹄洗净,斩成小块,焯水去除血沫。

  • 通草、生姜洗净备用。

步骤2:熬煮汤品

  1. 将猪蹄、通草、生姜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

  2.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2小时,直至猪蹄软烂。

  3. 根据口味可适量加盐调味,滤去药渣后饮用汤液。

注意事项

  • 使用砂锅或陶瓷锅熬煮,避免金属锅影响药效。

  • 产后体虚者宜温服,避免生冷食物。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 补气养血:改善产后气血不足,促进乳汁生成。

  • 通络下乳:疏通乳腺管,增加乳汁分泌量。

  • 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吸收,支持整体营养。

2. 适用人群

  • 产后乳汁稀少或全无的产妇。

  • 气血两虚、面色萎黄、乏力者。

  • 肝气郁结、情绪不畅导致的乳汁不畅者。

3. 禁忌人群

  • 湿热内盛者(如舌苔黄腻、小便短赤)慎用。

  • 对食材过敏者禁用。

  • 急性乳腺炎患者应先就医,不宜自行食疗。


四、服用方法

  • 日常饮用:每次200~300ml汤液,每日1~2次,饭后温服。

  • 加强效果:可连续服用1周,观察乳汁变化。

  • 配合按摩:服用前后可轻柔按摩乳房,促进乳汁排出。

疗程建议

  • 一般服用3~7天可见效,若无效需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五、相关说明

  1. 药理解析

    • 猪蹄富含胶原蛋白和脂肪,能补充营养,促进乳汁合成。

    • 通草含通草皂苷,具有利尿通乳作用,能刺激乳腺分泌。

  2. 现代应用

    • 结合均衡饮食和充足休息,效果更佳。

    • 研究显示,此类食疗可辅助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3. 替代方案

    • 不善食肉者可用鲫鱼汤替代猪蹄汤(鲫鱼250g,通草10g,熬煮方法类似)。

    • 素食者可选花生红枣粥(花生50g,红枣10枚,大米100g,煮粥食用)。

2025-08-13 1362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

常用药酒

葵花酒 花椒酒 肉桂酒 桑菊酒

中医食疗

痱子的食疗 湿疹的食疗 早搏的食疗 先兆流产的食疗

感冒的食疗

暑湿感冒的食疗 气虚感冒的食疗 风热感冒的食疗 风寒感冒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