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从中医角度解析常见疾病

疾病聚焦:结肠性便秘

智力低下

中医食疗对智力低下的辅助调理

智力低下在中医中多归属于“五迟五软”“痴呆”范畴,认为与心脾肾虚、髓海不足有关。食疗以补肾填精、健脾养心、益智开窍为主,适用于轻度智力障碍或作为辅助治疗。


一、食疗配方

1. 核桃芝麻粥

  • 配方:核桃仁30g、黑芝麻20g、糯米50g、冰糖适量。

  • 制作方法:将核桃仁和黑芝麻炒香后研碎,糯米洗净加水煮粥,粥熟时加入核桃芝麻碎和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

  • 功效与主治:补肾益精、健脑益智,适用于肾精不足所致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 服法:每日1次,早晚温服,连续服用1-2个月。

  • 说明:核桃和芝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能滋养脑细胞;冰糖调味,增强口感。适合儿童和成人轻度智力低下者,但需长期坚持。

2. 龙眼肉枸杞汤

  • 配方:龙眼肉15g、枸杞子10g、红枣5枚、水适量。

  • 制作方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加水500ml,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汤。

  • 功效与主治:养心安神、补血益智,适用于心脾两虚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

  •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连续2-3周。

  • 说明:龙眼肉和枸杞子补心脾、益肝肾,红枣健脾养血。此汤温和,适合体虚者,但糖尿病患者慎用冰糖或可省略。

3. 鱼头豆腐汤

  • 配方:新鲜鱼头1个(约200g)、豆腐100g、生姜3片、葱段适量、盐少许。

  • 制作方法:鱼头洗净煎至微黄,加入豆腐、生姜和适量水,煮沸后小火炖30分钟,加盐和葱段调味。

  • 功效与主治:补脑益智、健脾开胃,适用于髓海不足导致的智力发育迟缓。

  • 服法:每周2-3次,佐餐食用,汤和食材同食。

  • 说明:鱼头富含DHA和蛋白质,豆腐提供植物蛋白,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儿童促进大脑发育,但需确保食材新鲜,避免过敏。


二、总体说明与注意事项

  • 说明:中医食疗强调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智力低下需结合病因(如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选择配方。食疗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专业医疗,严重 cases 应就医。

  • 注意事项:避免过量食用,防止消化不良;对食材过敏者禁用;配合适当运动和情志调节,效果更佳。

分类: 儿科疾病 3370

惊风

中医食疗中惊风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惊风,又称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中医认为多由外感风邪、热极生风或脾虚肝旺所致。食疗可辅助治疗,以清热熄风、安神定惊为主。


一、配方

  • 主料:钩藤10克、天麻5克、蝉蜕3克、粳米50克。

  • 辅料:冰糖适量(可选)。


二、制作方法

  1. 将钩藤、天麻、蝉蜕洗净,用纱布包好。

  2. 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3. 将药包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至粥稠。

  4. 取出药包,加入冰糖调味,搅拌均匀即可。


三、功效与主治

  • 功效: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安神定惊。

  • 主治:适用于小儿惊风,症见高热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等。


四、服法

  • 每日1-2次,每次50-100毫升,温服。

  • 连续服用3-5天,或遵医嘱。


五、说明

  • 本方适用于轻症惊风辅助治疗,重症需及时就医。

  • 脾胃虚寒者慎用,或咨询中医师调整配方。

  •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分类: 儿科疾病 4643

性早熟

中医食疗中性早熟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中医食疗中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在中医中多归属于“肾虚火旺”或“肝郁化火”等证型,通过食疗调理以滋阴降火、疏肝理气为主。以下是一个常用食疗方。


一、食疗配方

  • 主料:百合30g、莲子20g、枸杞15g、生地黄10g、麦冬10g。

  • 辅料:冰糖适量(可选)。


二、制作方法

  1. 将百合、莲子、生地黄、麦冬洗净,浸泡30分钟。

  2. 加入适量清水(约500m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

  3. 加入枸杞和冰糖(如使用),继续炖煮10分钟,至食材软烂即可。


三、功效与主治

  • 功效:滋阴降火、安神宁心、疏肝解郁。

  • 主治: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火内扰导致的性早熟症状,如乳房早发育、月经提前等,伴有烦躁、失眠、口干等症状。


四、服法

  • 每日1次,温热服用,每次100-200ml。

  • 建议连续服用2-4周,根据症状调整。

  • 儿童用量减半,或遵医嘱。


五、说明

  • 本方以滋阴为主,适合虚证;实证或湿热证慎用。

  • 食疗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

分类: 儿科疾病 1431

异食癖

中医食疗中异食癖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与主治、服法、说明

异食癖(Pica)在中医中多归属于“虫积”、“疳证”“脾胃虚弱”范畴,常见于儿童或孕妇,表现为嗜食非食物物品如泥土、纸张等。中医食疗以健脾和胃、驱虫安神为主,以下提供常见食疗方。


一、食疗配方

1. 健脾驱虫粥

  • 配方

    • 山药30g(健脾益气)

    • 使君子10g(驱虫消积)

    • 粳米50g(和胃补中)

    • 红枣5枚(养血安神)

    • 生姜3片(温中止呕)

  • 制作方法

    • 将山药洗净切片,使君子捣碎,红枣去核。

    • 所有材料与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粥稠。

    • 可加入少许红糖调味。

  • 功效与主治

    • 功效:健脾益气,驱虫安蛔,和胃止呕。

    • 主治:适用于脾胃虚弱、虫积内扰所致的异食癖,症见嗜食异物、食欲不振、面色萎黄。

  •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7-10天。

  • 说明:使君子有小毒,不宜过量;孕妇慎用;若症状持续,应结合中药或西医治疗。

2. 安神补脾汤

  • 配方

    • 党参15g(补中益气)

    • 茯苓10g(健脾宁心)

    • 酸枣仁10g(养心安神)

    • 陈皮5g(理气和中)

    • 猪瘦肉100g(滋阴补虚)

  • 制作方法

    • 猪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一同放入炖盅。

    • 加水适量,隔水炖煮2小时,至肉烂汤浓。

    • 加盐少许调味。

  • 功效与主治

    • 功效:补脾益气,养心安神,调和脾胃。

    • 主治:适用于心脾两虚型异食癖,症见嗜食异物、失眠多梦、乏力倦怠。

  • 服法:喝汤食肉,每日1次,连续服用1-2周。

  • 说明:适合体质虚弱者;若有热象(如口干、便秘),可加麦冬10g;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注意事项

  • 辨证施食:异食癖病因复杂,需根据具体证型(如虫积、脾虚、血虚)选择食疗方。

  • 禁忌: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儿童应监督食用,防止误食非食物物品。

  • 结合治疗:食疗为辅,严重者需配合中药(如乌梅丸)、针灸或西医驱虫、心理治疗。

分类: 儿科疾病 1881

疾病分类

按系统查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