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症)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以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和认知问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被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遗传易感性、环境触发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1.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主要机制:中枢敏化,即大脑和脊髓对疼痛信号的处理异常增强。
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异常,导致疼痛感知放大。
脑成像研究显示,患者的大脑在疼痛处理区域(如前扣带回皮质)活动增强。
2.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表明遗传易感性在纤维肌痛综合征中起作用。
某些基因变异(如涉及血清素转运体的基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约8倍。
3. 环境触发因素
多种外部事件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1)物理创伤
如车祸、手术或重复性劳损,可能通过激活中枢敏化过程触发疾病。
(2)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莱姆病)或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纤维肌痛症状。
(3)心理社会压力
长期压力、焦虑、抑郁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加剧疼痛感知和疾病进展。
4. 其他相关因素
睡眠障碍:非恢复性睡眠常见于患者,可能通过影响疼痛调节机制加重症状。
自身免疫因素:虽然不直接归类为自身免疫病,但一些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共享某些病理机制。
激素变化:女性患病率更高,提示雌激素等激素可能影响疼痛敏感性。
5. 总结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涉及遗传、神经生物学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目前尚无单一病因,治疗通常针对症状管理和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