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参考内科学)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如何鉴别诊断?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方法
巨细胞动脉炎(GCA)和风湿性多肌痛(PMR)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颞动脉活检(GCA的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筛查(高危人群)
1. 高危人群
年龄≥50岁(尤其常见于70-80岁)
女性(GCA和PMR更常见于女性)
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血统(发病率较高)
有自身免疫病史或家族史
2. 常见症状
GCA:头痛(尤其颞部)、颞动脉触痛或增厚、视力障碍(如失明)、下颌跛行、发热、乏力。
PMR:晨僵、肩部和臀部肌肉疼痛和僵硬、全身不适、体重减轻。
二、实验室检查
1. 炎症标志物
红细胞沉降率(ESR):通常显著升高(>50 mm/h)。
C反应蛋白(CRP):升高,反映炎症活动。
全血细胞计数:可能显示贫血或血小板增多。
2. 其他检查
肝功能:一般正常,用于排除其他疾病。
自身抗体:如ANA、RF,通常阴性,用于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等。
三、影像学检查
1. 多普勒超声
GCA:显示颞动脉壁增厚、低回声晕征(halo sign)。
优点:无创、快速,适合筛查。
缺点:操作者依赖性,可能漏诊。
2. PET-CT 或 MRI
GCA:可检测大血管炎症(如主动脉炎)。
PMR:可能显示肩部和臀部滑囊炎或腱鞘炎。
优点:全面评估血管和软组织炎症。
缺点:成本高,辐射(PET-CT)。
四、颞动脉活检(GCA确诊金标准)
1. 适用情况
临床高度怀疑GCA,但影像学不确定。
需要确诊以指导治疗(如糖皮质激素使用)。
2. 活检结果
显示肉芽肿性炎症、巨细胞、内膜增厚。
注意:活检可能因节段性受累而假阴性。
五、诊断标准
1. GCA诊断标准(ACR 1990年)
年龄≥50岁。
新发头痛。
颞动脉异常(触痛或搏动减弱)。
ESR≥50 mm/h。
颞动脉活检阳性。
满足3条即可诊断(敏感性93.5%,特异性91.2%)。
2. PMR诊断标准
年龄≥50岁。
双侧肩部和臀部疼痛和晨僵,持续≥4周。
ESR≥40 mm/h 或 CRP升高。
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
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
六、鉴别诊断
疾病 | 关键特征 | 鉴别点 |
---|---|---|
类风湿关节炎 | 小关节对称性关节炎 | RF或抗CCP抗体阳性,影像学显示骨侵蚀 |
多发性肌炎 | 近端肌无力,肌酶升高 | 肌电图和肌肉活检异常 |
感染或恶性肿瘤 | 发热、体重减轻 | 血培养、影像学或活检显示感染或肿瘤 |
七、诊断流程总结
临床评估:病史和体格检查(重点颞动脉和肌肉)。
实验室检查:ESR、CRP、全血细胞计数。
影像学检查:超声用于GCA筛查,PET-CT/MRI用于全面评估。
颞动脉活检:疑似GCA时进行。
治疗试验:PMR可试用低剂量泼尼松,观察症状改善。
关键点
🔹 GCA可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需紧急诊断和治疗!
🔹 PMR和GCA常共存,约50% GCA患者有PMR症状。
🔹 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有效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建议: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头痛、视力变化或肌肉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检查ESR和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