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散

拼音:yiyifuzibaijiangsan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组成

  • 薏苡仁 30g

  • 附子(炮) 6g

  • 败酱草 15g

煎服法

  1. 上三味,捣为散。

  2. 每服6-9g,以水200ml,煎至100ml,去滓。

  3. 温服,每日2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排脓消肿,温阳散结
主治肠痈,脓已成,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即慢性阑尾炎或腹部脓肿)。

辨证要点

  • 腹部疼痛,局部有肿块或濡软感。

  • 无发热或低热,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如鳞甲。

  •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


方义解析

药物作用配伍意义
薏苡仁利湿排脓,健脾舒筋为主药,导湿下行,促进脓液排出
附子温阳散寒,助阳化气振奋阳气,助薏苡仁排脓,并防寒凝
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辅助清热,增强排脓之力

配伍特点

  • 温清并用:附子温阳,败酱草清热,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证。

  • 侧重排脓:全方以排脓消肿为主,兼以温阳健脾。


临床应用

  1. 慢性阑尾炎(脓已成,无急性发热)。

  2. 腹部脓肿(如盆腔脓肿,证属寒湿或阳虚)。

  3. 皮肤溃疡或疮疡(久不愈合,伴有阳虚症状)。

加减法

  • 脓多:加黄芪、皂角刺以托毒排脓。

  • 疼痛甚:加延胡索、白芍以活血止痛。

  • 气虚明显:加党参、白术以益气健脾。


现代研究

  • 抗炎作用:薏苡仁和败酱草具有抗炎成分,能减少炎症介质。

  • 免疫调节:附子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


注意事项

  • 禁忌:实热证或阴虚火旺者禁用;孕妇慎用。

  • 服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此方体现了仲景治疗肠痈的独特思路,适用于脓已成而阳气不足之证。

相关方剂

同类方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