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酒是一种以茯苓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利水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心悸失眠、水肿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茯苓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茯苓(干) | 50~100g | 健脾利湿、宁心安神 |
白酒(4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30~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脾虚重:加白术20g、党参15g。
失眠多梦:加酸枣仁20g、远志10g。
水肿明显:加泽泻15g、车前子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茯苓洗净,切片或捣碎(以增强药效释放)。
若用鲜茯苓,需先晒干或低温烘干。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茯苓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健脾利湿:改善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宁心安神:缓解心悸、失眠、焦虑等症状。
利水消肿:辅助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增强免疫: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2. 适用人群
脾虚湿困、消化不良者。
心慌失眠、神经衰弱者。
轻度水肿或体虚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津亏者(易加重干燥)。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湿热内盛者不宜单独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利尿、镇静、抗炎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成分的溶出和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
研究表明茯苓有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茯苓煮水或煲汤(功效类似但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