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三子酒
三子酒是一种以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安神固精等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遗精滑精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三子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枸杞子 | 50g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五味子 | 30g |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 |
菟丝子 | 30g |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明目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肾虚明显:加山茱萸20g、杜仲15g。
失眠严重:加酸枣仁30g、远志15g。
视力模糊:加菊花20g、决明子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将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洗净,晾干或低温烘干(避免暴晒)。
五味子可轻微捣碎以增强药效释放。
步骤2:浸泡药酒
将所有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避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药材需干燥,防止霉变。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滋补肝肾:改善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益精明目:缓解视力减退、眼干涩等症状。
安神固精:用于失眠多梦、遗精、早泄等症。
增强免疫力:长期服用可提高身体抵抗力。
2. 适用人群
中老年人肝肾不足者。
长期用眼过度、视力下降者。
睡眠质量差、有遗精问题的男性。
3.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湿热体质、实热证者(如发热、便秘)不宜使用。
酒精过敏或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睡前温服效果更佳)。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可用于按摩腰腹部,辅助缓解肾虚腰痛(需稀释后使用)。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2个月后停用1周,避免依赖和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枸杞子富含枸杞多糖、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
五味子含五味子醇甲,能镇静安神、保护肝脏。
菟丝子含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补肾固精。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男性不育症。
研究表明,三子酒对改善睡眠质量和增强性功能有积极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三子煮水代茶饮,但药效较弱,需长期坚持。
紫苏大枣酒
紫苏大枣酒是一种以紫苏叶和大枣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和胃、补中益气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胃脘不适、气血虚弱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紫苏大枣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紫苏叶(干) | 50~100g |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
大枣(干) | 100~200g |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寒重:加生姜20g、桂枝15g。
胃气不和:加陈皮10g、砂仁5g。
气血不足:加当归15g、黄芪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紫苏叶洗净,阴干或低温烘干(避免阳光直射以保留挥发油)。
大枣洗净,去核,切片或捣碎(增强有效成分溶出)。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紫苏叶、大枣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5~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内热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解表散寒:缓解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理气和胃:改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补中益气:辅助治疗气血虚弱、乏力、贫血。
养血安神:用于失眠、心悸、情绪不安。
2. 适用人群
风寒表证、感冒初起者。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
体虚乏力、面色萎黄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或风热感冒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感冒或胃不适时: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胃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紫苏叶含挥发油(如紫苏醛),具有抗菌、抗炎、解痉作用。
大枣富含维生素C、环磷酸腺苷,能增强免疫力、补血安神。
白酒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物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轻度贫血。
研究表明紫苏有抗过敏作用,适合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紫苏大枣煮水代茶(功效类似但较弱)。
参蛤虫草酒
参蛤虫草酒是一种以人参、蛤蚧、冬虫夏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补气益肾、强身健体、抗疲劳等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体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参蛤虫草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人参(干) | 20~30g | 大补元气、健脾益肺 |
蛤蚧(干) | 1对 | 补肾益精、纳气平喘 |
冬虫夏草(干) | 5~10g |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虚明显:加黄芪30g。
肾阳虚:加鹿茸10g。
失眠多梦:加酸枣仁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人参切片或捣碎,蛤蚧去头足后烘干,冬虫夏草洗净晾干。
所有药材确保干燥,避免霉变。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30~6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7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药材质量需上乘,以确保疗效。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补气益肾: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
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提高体力。
润肺止咳:辅助治疗慢性咳嗽、哮喘。
延缓衰老:抗氧化,促进细胞再生。
2. 适用人群
肾虚体弱、中老年人。
长期疲劳、免疫力低下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儿童。
湿热体质、实热证者。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体虚严重时: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个月后停1周,避免过度滋补。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人参含人参皂苷,能增强机体适应能力。
蛤蚧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补肾效果显著。
冬虫夏草含虫草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研究显示其对改善性功能有一定帮助。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煮水或炖汤服用。
益肾平喘酒
益肾平喘酒是一种以补肾益精、平喘止咳为主要功效的传统药酒,适用于肾虚引起的哮喘、慢性咳嗽、腰膝酸软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益肾平喘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熟地黄 | 30g |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
山药 | 20g | 补脾益肾、固精止带 |
山茱萸 | 15g |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
五味子 | 10g |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蜂蜜(可选) | 50g | 润肺止咳、调和口感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虚明显:加黄芪20g、党参15g。
痰多咳嗽:加陈皮10g、半夏10g。
阴虚火旺:加麦冬15g、知母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所有药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无水分。
熟地黄、山药等可适当切碎以增强浸泡效果。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避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蜂蜜溶解,静置3天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糖尿病患者慎加蜂蜜,可用代糖或省略。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补肾益精: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等症。
平喘止咳: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
增强免疫力:辅助调理体虚易感、疲劳乏力。
安神定志:用于肾虚失眠、心悸不安。
2. 适用人群
肾虚型哮喘或慢性咳嗽患者。
中老年人肾精不足、腰腿无力者。
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儿童(酒精禁忌)。
湿热体质或实热证患者(如发热、痰黄稠)。
酒精过敏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睡前温服最佳)。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可轻擦背部肺俞穴,辅助平喘(需稀释避免刺激)。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用1周,观察效果,必要时重复疗程。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熟地黄、山药等含多糖、皂苷类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
五味子能抑制咳嗽中枢,减少哮喘发作频率。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配伍其他平喘药材。
研究显示,补肾类药酒能改善肺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煎汤代茶,但药效较缓。
蛤蚧参芪酒
蛤蚧参芪酒是一种以蛤蚧、人参、黄芪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补肺益肾、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体虚易感、疲劳乏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蛤蚧参芪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蛤蚧(干品) | 1对(约10-15g) |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
人参(切片) | 10-15g | 大补元气、健脾益肺 |
黄芪(切片) | 20-30g | 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虚明显:加白术15g、甘草10g。
肾虚腰酸:加枸杞子20g、杜仲15g。
易感冒者:加防风10g、白术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蛤蚧去除头、足、鳞片,洗净后烘干或晒干(鲜品需处理干净后阴干)。
人参和黄芪洗净,切片或捣碎以增强药效释放。
步骤2:浸泡药酒
将所有药材(蛤蚧、人参、黄芪)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避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30-45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5天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阴虚火旺或实热证者慎用,以免加重症状。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补肺益肾:改善肺肾气虚导致的咳嗽、气喘、腰膝酸软。
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频率,适用于体虚自汗。
增强体力:缓解疲劳乏力,提高精力,用于亚健康状态。
纳气平喘: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 适用人群
肺肾两虚、久咳虚喘者。
体质虚弱、易感冒、免疫力低下者。
中老年人或病后体虚需要调养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儿童(酒精和药材可能影响发育)。
实热证或阴虚火旺者(如口干、便秘、发热)。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酒精过敏或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避免空腹)。
体虚严重时: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不超过1个月。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以内服为主。
疗程建议
服用2-4周后停用1周,观察身体反应,避免长期依赖。
建议在秋冬季节服用,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气。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蛤蚧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具有补肾纳气、增强性功能的作用。
人参含人参皂苷,能调节免疫、抗疲劳。
黄芪含黄芪多糖,可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
白酒作为溶剂,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增强吸收。
现代应用:
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辅助治疗。
研究显示,蛤蚧参芪酒可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感染风险。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蛤蚧、人参、黄芪煮水或炖汤服用,但药效较弱。
可制成丸剂或胶囊,方便携带和服用。
雪羹酒
雪羹酒是一种以雪羹(即雪里蕻或雪菜)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开胃消食、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咳嗽痰多、热毒疮疡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雪羹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雪羹(干品) | 50~100g | 开胃消食、化痰止咳 |
白酒(40°以上) | 5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30~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咳嗽痰多:加桔梗10g、杏仁10g。
食欲不振:加山楂15g、陈皮10g。
热毒疮疡:加金银花15g、连翘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雪羹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2~3天)。
若用鲜雪羹,需先腌制后使用以增强风味。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雪羹切碎,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10~2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开胃消食:缓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化痰止咳:改善咳嗽、痰多、咽喉不适。
清热解毒:辅助治疗热毒引起的疮疡、肿痛。
行气活血: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胀痛。
2. 适用人群
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者。
咳嗽痰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热毒疮疡、轻度炎症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内热者(易加重症状)。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用于疮疡肿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雪羹含挥发油、有机酸,具有促进消化、抗菌作用。
白酒能增强药效吸收和分布。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胃肠功能紊乱(配伍木香、砂仁)。
研究发现其对呼吸道感染有辅助治疗作用(需结合现代医学)。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雪羹煮水代茶(功效较弱)。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