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小儿急性肾衰,小儿肾衰)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回事?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肾脏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废物和液体潴留,常见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
1. 肾前性病因(最常见,约70%)
由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引起,但肾脏本身结构正常。
脱水:如呕吐、腹泻、发热导致液体丢失过多。
低血容量:如出血、烧伤、手术失血。
心输出量减少:如心力衰竭、休克。
血管扩张或收缩异常:如脓毒症、过敏反应。
2. 肾性病因
涉及肾脏实质损伤。
(1)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缺血性:如长时间低血压、心脏手术。
肾毒性:如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毒素(蛇毒、重金属)。
(2)肾小球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IgA肾病。
血管炎: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
(3)间质性肾炎
药物诱导: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
感染:如肾盂肾炎。
(4)血管疾病
肾动脉或静脉血栓:如脱水、高凝状态。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常见于儿童,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
3. 肾后性病因
由于尿路梗阻导致。
先天性畸形:如后尿道瓣膜、输尿管狭窄。
结石: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
肿瘤:如Wilms瘤压迫尿路。
神经源性膀胱:如脊柱裂导致排尿障碍。
4. 其他因素
新生儿特定病因:如围产期窒息、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
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