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参考内科学)
十二指肠憩室如何鉴别诊断?
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方法
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主要依靠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和 内镜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多数患者无症状,为偶然发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上腹部不适、疼痛,餐后加重。
憩室炎或穿孔时,可出现 剧烈腹痛、发热 等症状。
2. 体征
通常无特异性体征。
憩室炎时,可能出现 上腹部压痛。
二、影像学检查
1.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典型表现:十二指肠壁外突出囊袋状影,可见钡剂充盈。
优点:操作简便,可显示憩室大小、位置。
缺点:对憩室炎诊断价值有限。
2. 腹部CT
可显示憩室及其周围炎症情况。
憩室炎时,可见憩室壁增厚、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等。
3. 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憩室及周围结构。
适用于对辐射敏感的患者。
三、内镜检查
1. 胃十二指肠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憩室开口,评估憩室大小、位置及有无炎症。
可同时进行活检,排除其他病变。
2. 胶囊内镜
适用于常规内镜检查困难的患者。
可观察小肠全程,发现十二指肠憩室。
四、诊断流程总结
疑似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首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腹部CT。
内镜检查:确诊及评估憩室情况。
关键点
🔹 多数十二指肠憩室无症状,无需特殊处理。
🔹 憩室炎或穿孔 需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
🔹 内镜检查 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可同时进行活检。
建议: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