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脊髓炎(结核性脊膜脊髓炎)
结核性脊髓炎如何鉴别诊断?
结核性脊髓炎的诊断方法
结核性脊髓炎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以及 病原学检查(如结核菌检测)。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脊髓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
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体重下降。
2. 体征
脊髓受损体征:如肌力下降、感觉障碍平面、病理反射阳性。
二、影像学检查
1. 脊髓MRI(首选)
典型表现:
脊髓增粗,T2加权像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病灶。
2. 脊柱X线/CT
可显示脊柱结核病变,如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
三、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检查
压力升高,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质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结核菌涂片或培养:阳性率较低,但特异性高。
2. 血液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PPD)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如T-SPOT.TB):辅助诊断。
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通常升高。
四、病原学检查(确诊依据)
1. 脑脊液结核菌培养
培养阳性可确诊,但耗时较长(2-8周)。
2.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结核菌DNA:快速、敏感性较高。
五、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符合脊髓炎症状。
影像学显示脊髓病变。
实验室检查支持结核感染。
病原学检查阳性(确诊依据)。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需与其它脊髓炎(如病毒性、自身免疫性)鉴别。
🔹 抗结核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需长期规范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