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伤(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紫外线伤应该做哪些检查?
紫外线伤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紫外线伤的评估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筛查项目
皮肤检查
必查指标:红斑、水肿、水疱、脱皮
辅助指标:疼痛评分、灼热感
特殊指标:皮肤色素沉着变化
全身症状评估
体温检测(排查发热)
头痛、恶心、乏力症状询问
脱水迹象检查(如口干、尿量减少)
病史采集
紫外线暴露时间、强度
既往皮肤病史、光敏性药物使用
防晒措施应用情况
二、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
伍德灯检查
灵敏度:检测皮肤损伤范围和深度
特征表现:荧光反应评估炎症程度
皮肤活检(金标准)
适应证:
疑似严重损伤或并发症
诊断不明确时
评估长期紫外线损伤风险
病理评估:
表皮细胞损伤程度
炎症细胞浸润
胶原纤维变化
血液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排查感染)
电解质检查(评估脱水)
炎症标志物(如CRP、ESR)
三、进阶检查
光敏测试
最小红斑量(MED)测定
光斑试验排查光敏性疾病
皮肤镜检
观察微观皮肤结构变化
辅助诊断紫外线相关病变
四、检查注意事项
即时评估:
暴露后6-24小时内检查效果最佳
避免进一步紫外线暴露
检查前准备:
清洁皮肤,避免化妆品影响
告知医生所有用药史
随访建议:
轻度损伤:1-2周复查
中度至重度损伤:专科定期随访
长期监测皮肤癌风险
重点提示: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户外工作者、光敏体质),建议加做:
定期皮肤癌筛查
维生素D水平检测
眼科检查(排查紫外线眼损伤)
临床价值:
临床检查结合病史可诊断大多数紫外线伤
皮肤活检是确诊严重病例的金标准
预防和早期干预是关键
建议根据损伤程度和个体风险,由皮肤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