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自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如何鉴别诊断?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方法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主要基于 临床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需排除继发性原因。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周期性下腹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期间出现,持续1-3天。
疼痛性质:多为痉挛性、绞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头痛、乏力等。
2. 发病特点
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常在初潮后6-12个月内开始。
疼痛通常在分娩后或年龄增长后减轻。
二、病史采集
1. 关键询问点
月经史:初潮年龄、周期规律性、经期长度、经量。
疼痛特征: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可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相关因素:有无缓解因素(如热敷、休息)、加重因素。
个人史:有无盆腔手术史、感染史、家族史(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2. 排除继发性痛经
询问有无 性交痛、不规则出血、不孕 等症状,提示可能为继发性原因。
三、体格检查
1. 腹部检查
下腹部压痛,但无肌紧张或反跳痛(排除急腹症)。
2. 盆腔检查(必要时)
对于性活跃女性,可进行盆腔检查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
检查子宫、附件有无压痛、肿块。
四、辅助检查(用于排除继发性原因)
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排除感染(如白细胞升高)。
妊娠试验:排除异位妊娠。
炎症标志物:如CRP、ESR,排除盆腔炎症性疾病。
2. 影像学检查
盆腔超声:首选无创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
MRI或CT:在超声不确定时使用,提供更详细盆腔结构信息。
3. 其他检查
腹腔镜检查:金标准 for diagnosing endometriosis, but used only if strongly suspected.
五、诊断标准
1. 主要标准
周期性下腹痛与月经相关。
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证据。
2. 支持点
青春期发病。
对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反应良好。
六、鉴别诊断
疾病 | 关键特征 | 鉴别要点 |
---|---|---|
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 进行性加重疼痛、性交痛 | 盆腔检查或影像学发现病变 |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 | 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 | 实验室检查显示感染 |
子宫肌瘤 | 月经过多、盆腔肿块 | 超声可见肌瘤 |
异位妊娠 | 停经、急性腹痛 | 妊娠试验阳性 |
七、诊断流程总结
详细病史采集,聚焦疼痛特点和月经史。
体格检查,包括腹部和盆腔检查。
辅助检查(如超声)排除继发性原因。
确诊原发性痛经 based on exclusion of secondary causes.
关键点
🔹 原发性痛经是功能性的,无器质性病变,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 早期诊断 可改善生活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 如果症状 atypical or severe, consider referral to gynecologist for further evaluation.
建议:青少年女性出现痛经时,应及早就医,进行基本评估以排除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