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查疾病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检查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应该做哪些检查?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监测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以下是临床常用方案:

一、基础检查项目

  1. 眼压测量

    • 必查指标: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正常范围10-21 mmHg)

    • 辅助方法:非接触眼压计、回弹式眼压计

    • 动态监测:24小时眼压曲线

  2. 视野检查

    • 标准自动视野计(如Humphrey或Octopus)

    • 评估参数:平均偏差(MD)、模式标准偏差(PSD)

    • 早期表现: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

  3. 视神经评估

    • 直接检眼镜检查:杯盘比(C/D)评估(正常≤0.3,异常≥0.6)

    • 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观察视盘形态、盘沿切迹、出血

二、影像学检查

  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量化轴突损失

    • 黄斑区GCC分析:评估节细胞复合体

    • 特征表现:RNFL变薄,尤其颞下、颞上象限

  2. 眼底照相

    • 立体照相:记录视盘变化,监测进展

    • 数字成像:便于随访比较

  3. 前房角镜检查

    • 确认开角状态:排除闭角型青光眼

    • 评估小梁网色素沉着、粘连

三、进阶检查

  1. 角膜厚度测量

    • 超声角膜测厚仪:中央角膜厚度(CCT)影响眼压读数

    • 调整眼压:薄角膜(<520 μm)需上调,厚角膜(>560 μm)需下调

  2. 电生理检查

    • 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评估视网膜功能

    • 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视路异常

  3. 基因检测

    • 适应证:早发性或家族性青光眼

    • 常见基因:MYOC、OPTN、TBK1

四、检查注意事项

  1. 检查时机

    • 初诊患者:全面基线评估

    • 随访:每3-12个月根据病情调整

  2. 患者准备

    • 避免使用缩瞳剂或散瞳剂前检查(除非医嘱)

    • 视野检查前休息,避免疲劳

  3. 随访建议

    • 稳定期:6-12个月复查眼压、视野、OCT

    • 进展期:3-6个月密切监测

    • 高风险因素:如高眼压、家族史,加强筛查

重点提示:对于疑似病例,建议加做:

  • 昼夜眼压波动监测

  • 角膜 hysteresis 测量(评估生物力学特性)

  • 全身检查:排除继发性原因如糖尿病、高血压

临床价值

  • OCT 和视野检查是诊断和监测的核心

  • 前房角镜确认开角,避免误诊

  • 综合评估有助于个性化治疗

建议由眼科专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制定检查计划。

推荐大夫

更多医生 >>

擅长:擅长于鼾症、睡眠呼吸暂停、肺结核、肺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

擅长: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疾病、血管通路维护...

擅长:骨病及疑难骨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重点研究各项不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