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参考内科学)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怎样治疗?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溶血、改善贫血症状,并减少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一、一线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初始治疗:通常使用泼尼松(1 mg/kg/day),多数患者在1-3周内出现疗效。
减量:血红蛋白稳定后,逐渐减量至最小有效剂量(通常5-10 mg/day)维持3-6个月。
注意: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和骨密度。
2. 输血支持
适应症:严重贫血(Hb <6 g/dL)或伴有心脑血管症状者。
注意:输血可能加重溶血,需交叉配血困难时使用洗涤红细胞。
二、二线治疗(激素无效或依赖者)
1. 免疫抑制剂
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抗):375 mg/m²每周×4周,有效率约60%-80%。
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用于不能使用利妥昔单抗者,需监测骨髓抑制。
2. 脾切除术
适应症:激素无效或依赖且不适合免疫抑制剂者。
有效率:约50%-60%,但术后感染风险增加。
三、其他治疗
1. 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
适应症:急性重症溶血或术前准备。
剂量:1 g/kg/day×2天,短期效果显著。
2. 达那唑
适应症:部分激素无效者可能有效。
注意:肝功能损害和雄激素样副作用。
四、难治性病例
联合治疗:如利妥昔单抗+激素+免疫抑制剂。
新型药物:如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
五、支持治疗
叶酸补充:5 mg/day,预防溶血导致的叶酸缺乏。
避免冷暴露: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冷抗体,需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