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性肾脏病(参考内科学)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怎样治疗?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治疗方法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治疗目标是 控制免疫反应、减轻肾脏炎症、保护肾功能。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疾病类型(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和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
一、一般治疗
1.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控制: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高磷、高钾食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加重肾脏损伤。
适量运动:根据肾功能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2. 控制血压和蛋白尿
ACEI/ARB类药物:如贝那普利、缬沙坦等,可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
目标血压:通常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二、免疫抑制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用于活动性病变(如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快速下降)。
常用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骨密度等。
2. 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用于重症狼疮性肾炎等。
霉酚酸酯:用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他克莫司/环孢素:用于特定类型的肾病综合征。
3. 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抗: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或狼疮性肾炎。
贝利尤单抗:用于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三、支持治疗
纠正贫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铁剂。
调节钙磷代谢:补充活性维生素D、磷结合剂等。
预防感染:必要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四、终末期肾病的治疗
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肾移植: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肾移植是最佳选择。
五、定期随访
监测肾功能:定期检查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评估疾病活动度:如尿蛋白定量、自身抗体等。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