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性肾脏病(参考内科学)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是怎么回事?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脏炎症和损伤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是SLE的常见并发症,由自身抗体攻击肾脏引起。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可导致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由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引起,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2. 感染后免疫反应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见于儿童,由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引起。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导致损伤。
HIV相关性肾病:HIV感染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损伤。
3. 药物或毒素诱导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
青霉素类抗生素: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重金属(如汞、铅):暴露可能导致免疫介导的肾脏损伤。
4. 遗传因素
家族性 Mediterranean 发热(FMF):一种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淀粉样变性累及肾脏。
补体系统遗传缺陷:如C3肾小球病,由补体调节蛋白异常引起。
5. 其他
肿瘤相关性肾病:某些肿瘤(如淋巴瘤)可能产生副肿瘤综合征,导致肾脏损伤。
移植肾排斥反应:受体免疫系统攻击移植肾,导致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