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瘤(参考内科学)
泌乳素瘤怎样治疗?
泌乳素瘤的治疗方法
泌乳素瘤的治疗目标是 降低泌乳素水平、缩小肿瘤体积、恢复性腺功能,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大小、症状、生育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药物治疗(首选)
1.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溴隐亭:一线药物,可有效降低泌乳素水平、缩小肿瘤。
卡麦角林:效果更强,副作用较少,适用于溴隐亭无效或不耐受者。
治疗目标:使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肿瘤缩小或消失,恢复月经和生育能力。
2. 注意事项
长期用药:多数患者需长期服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泌乳素水平反弹。
副作用管理:如恶心、头晕、低血压等,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二、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
1. 适应症
药物无效或不耐受。
肿瘤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障碍。
肿瘤体积大,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2. 手术方式
经蝶窦手术:微创手术,适用于大多数泌乳素瘤。
开颅手术:仅用于巨大或侵袭性肿瘤。
3. 术后管理
需监测泌乳素水平,部分患者仍需药物治疗。
术后可能出现垂体功能减退,需激素替代治疗。
三、放射治疗(较少使用)
1. 适应症
药物和手术均无效的难治性病例。
肿瘤复发或残留。
2. 治疗方式
常规放疗:分次小剂量照射。
立体定向放疗(如伽马刀):精准靶向肿瘤,减少周围组织损伤。
3. 副作用
可能引起垂体功能减退、视力损伤等。
疗效缓慢,需数月到数年显现。
四、妊娠期管理
计划妊娠:建议在泌乳素水平正常、肿瘤缩小后怀孕。
妊娠期监测:定期复查泌乳素水平和视野检查,若肿瘤增大需及时处理。
药物选择:溴隐亭在妊娠期相对安全,卡麦角林数据较少。
五、随访与监测
定期复查:每3-6个月检测泌乳素水平,必要时行MRI检查。
长期观察:即使停药,也需定期随访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