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肌病(参考内科学)
类固醇肌病是怎么回事?
类固醇肌病的主要病因
类固醇肌病是由于长期或高剂量使用类固醇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肌肉病变,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类固醇药物
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长期使用可导致肌肉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从而引起肌病。
剂量相关性:剂量越大,使用时间越长,发生类固醇肌病的风险越高。
2. 个体差异
遗传因素:某些个体可能对类固醇药物的肌肉毒性更为敏感。
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风湿性疾病等患者,因长期使用类固醇,更易发生肌病。
3. 其他因素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加剧肌肉萎缩。
缺乏运动:长期卧床或不活动可能加速肌肉退化。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可能加重肌无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