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查疾病 > 大动脉炎 > 诊断

大动脉炎(不典型主动脉缩窄症,高安病,巨细胞必性动脉炎,突发性主动脉炎,无脉症,主动脉弓综)

大动脉炎如何鉴别诊断?

大动脉炎的诊断方法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 全身症状:发热、疲劳、体重下降、夜间盗汗。

  • 血管症状:肢体间歇性跛行、无脉或弱脉、血压不对称。

  • 器官缺血症状:头晕、视力障碍、心绞痛等。

2. 体征

  • 血管杂音(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等)。

  • 脉搏减弱或消失。

  • 血压差异(两臂血压差>10 mmHg)。


二、实验室检查

1. 炎症指标

  •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活动期常见升高。

  • 白细胞计数↑、贫血:非特异性表现。

2. 其他检查

  • 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通常阴性,用于排除其他疾病。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可能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血管超声

  • 可发现血管壁增厚、狭窄或闭塞。

  • 优点:无创、经济。

  • 缺点:对深部血管评估有限。

2. CT血管成像(CTA)或 MR血管成像(MRA)

  • 显示血管狭窄、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 优点:全面评估血管病变。

  • 缺点:CTA有辐射,MRA无辐射但费用较高。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金标准,可清晰显示血管病变。

  • 优点:高分辨率,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 缺点:有创,费用高。


四、诊断标准(1990年ACR标准)

满足以下3项或更多可诊断:

  1. 发病年龄≤40岁。

  2. 肢体间歇性跛行。

  3. 肱动脉脉搏减弱。

  4. 两臂收缩压差>10 mmHg。

  5. 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

  6. 动脉造影异常。


五、鉴别诊断

  •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有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

  • 巨细胞动脉炎:多见于50岁以上,常累及颞动脉。

  • 其他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等。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 可改善预后,防止不可逆血管损伤。
🔹 影像学检查 是确诊的关键。
🔹 需长期随访,监测疾病活动和血管并发症。

推荐大夫

更多医生 >>

擅长:擅长于鼾症、睡眠呼吸暂停、肺结核、肺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

擅长: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疾病、血管通路维护...

擅长:骨病及疑难骨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重点研究各项不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