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肝衰竭(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暴发性肝衰竭是怎么回事?
暴发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
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是指在没有预先存在的肝病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通常小于8周)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
其他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HS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等,虽然少见,但也可能导致暴发性肝衰竭。
2. 药物和毒素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过量:是欧美国家暴发性肝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其他药物: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等。
毒素:如毒蘑菇(鹅膏菌)、四氯化碳等。
3.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某些情况下可迅速进展为暴发性肝衰竭。
4. 代谢性疾病
Wilson病: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疾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
急性脂肪肝: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等。
5. 血管性病因
缺血性肝炎:由于休克或心力衰竭导致肝脏血流减少。
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流出道阻塞。
6. 其他病因
恶性肿瘤浸润:如淋巴瘤、转移性肝癌等。
隐源性:部分病例病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