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葳蕤汤(《温病条辨》方)
出处: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组成:
葳蕤(玉竹) 9g
白薇 6g
豆豉 9g
薄荷 3g
甘草 3g
大枣 2枚
葱白 3根
煎服法:
上七味,以水800ml,煎取400ml,去滓。
分两次温服,每日2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滋阴解表,清热生津
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头痛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浮数。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头痛咽干。
阴虚津亏,口渴少苔。
脉象浮数,提示表热证。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葳蕤(玉竹) | 滋阴润燥,生津止渴 | 滋养阴液,针对阴虚之本 |
白薇 | 清热凉血,利尿 | 清解里热,辅助退热 |
豆豉 | 解表宣郁,除烦 | 疏散风热,透邪外出 |
薄荷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增强解表之力,缓解头痛 |
甘草 | 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 缓和药性,保护胃气 |
大枣 |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 辅助滋阴,调和营卫 |
葱白 | 发汗解表,通阳 | 助豆豉、薄荷透散表邪 |
配伍特点:
滋阴与解表并用:葳蕤滋阴以扶正,豆豉、薄荷解表以祛邪,标本兼顾。
轻清宣透:药性平和,适用于阴虚外感,避免伤阴耗液。
临床应用
阴虚感冒(常见于老年人或体弱者,症状如上)。
温病初起(风热犯表,兼有阴伤)。
咽炎、扁桃体炎(属阴虚热感型)。
加减法:
热重:加金银花、连翘。
阴虚甚:加麦冬、天花粉。
咳嗽:加桔梗、杏仁。
现代研究
免疫调节:玉竹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炎作用:薄荷油具有抗炎、抗菌效果。
注意事项
禁忌:外感风寒表实证或无阴虚者慎用。
服药后:宜多饮水,避免辛辣食物。
此方体现了吴鞠通“滋阴解表”的治法,是治疗阴虚外感的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