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风珠

拼音:dadingfengzhu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方)

出处: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
组成

  • 生地黄 18g

  • 麦冬 15g

  • 白芍 12g

  • 龟板 12g

  • 鳖甲 12g

  • 牡蛎 12g

  • 阿胶 9g

  • 麻仁 6g

  • 五味子 6g

  • 鸡子黄 2枚

  • 甘草 6g

煎服法

  1. 上药除阿胶、鸡子黄外,以水800ml,煎取300ml,去滓。

  2. 加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

  3. 温服100ml,每日3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滋阴熄风
主治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手足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即热病后阴虚风动证,如乙脑、流脑恢复期)。

辨证要点

  • 手足蠕动或抽搐,神疲乏力。

  • 低热不退,口干咽燥。

  •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虚。


方义解析

药物作用配伍意义
生地黄、麦冬滋阴清热,养阴生津滋补真阴,以制虚火
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舒缓筋脉,止抽搐
龟板、鳖甲、牡蛎滋阴潜阳,重镇熄风镇摄浮阳,平熄内风
阿胶、鸡子黄养血滋阴,润燥熄风填补阴血,助熄风之力
麻仁、五味子润肠通便,收敛气阴防阴液 further 耗伤,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 滋阴与熄风并重:以大量滋阴药为主,佐以重镇之品,标本兼治。

  • 酸甘化阴,咸寒软坚:综合多种味性,增强滋阴效果。


临床应用

  1. 热病后遗症(如脑炎后手足抽搐、虚弱状态)。

  2. 阴虚风动证(见于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征等)。

  3. 神经衰弱(伴阴虚症状如失眠、烦躁)。

加减法

  • 气虚明显:加人参、黄芪。

  • 热盛:加知母、黄柏。

  • 抽搐甚:加全蝎、蜈蚣。


现代研究

  • 神经保护:方中药物如龟板、鳖甲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促进神经修复。

  • 抗惊厥作用:白芍、甘草有镇静、抗痉挛效果。


注意事项

  • 禁忌:实热证或湿邪内蕴者忌用。

  • 服药后:宜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

此方体现了吴鞠通“存阴退热”的治法思想,是治疗阴虚风动的代表方剂。

相关方剂

同类方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