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温病条辨》方)
出处: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组成:
杏仁 9g
白蔻仁 6g
薏苡仁 15g
厚朴 6g
通草 6g
滑石 18g
半夏 9g
竹叶 6g
煎服法:
上药以水800ml,煎取400ml,去滓。
分2次温服,每日2剂。
功效与主治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即湿热病证,如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
辨证要点: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胸闷脘痞,不饥不食。
舌苔白腻,脉濡缓。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杏仁 | 宣肺利气,开上焦 | 宣发肺气,使湿邪从上而解 |
白蔻仁 | 芳香化湿,行气宽中 | 醒脾和胃,化中焦湿浊 |
薏苡仁 | 健脾渗湿,利下焦 | 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
厚朴 | 行气燥湿,除满 | 助中焦气机通畅 |
通草 | 清热利湿,通淋 | 增强利湿作用 |
滑石 | 清热利湿,解暑 | 清利湿热,从小便出 |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和胃止呕,化中焦痰湿 |
竹叶 | 清热除烦,利尿 | 清心除烦,助湿热下泄 |
配伍特点:
三焦分消:杏仁宣上,白蔻仁畅中,薏苡仁渗下,全面调理气机。
清热利湿并用:滑石、竹叶清热,配合诸仁利湿,适用于湿热并重之证。
临床应用
湿温病(如肠伤寒、副伤寒初期)。
胃肠型感冒(伴发热、恶心、腹泻)。
急性胃肠炎(湿热内蕴型)。
加减法:
热重:加黄芩、栀子。
湿重:加苍术、茯苓。
呕吐甚:加生姜、藿香。
现代研究
抗菌抗炎:滑石、竹叶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肠道病原菌。
调节胃肠功能:厚朴、半夏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痞满。
注意事项
禁忌:阴虚津亏者慎用。
服药后:宜饮食清淡,忌油腻生冷。
此方体现了吴鞠通治疗湿温病的“宣上、畅中、渗下”法则,是中医温病学的经典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