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洗剂(《外科正宗》方)
出处: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
黄连 10g
黄芩 10g
黄柏 10g
制备法:
上三味,共研细末,过筛备用。
取适量药末,用开水或凉开水调成糊状或稀液。
外洗或湿敷患处,每日2-3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主治:湿热疮疡、湿疹、皮肤瘙痒、红肿热痛(如急性皮炎、痤疮、疮疖等)。
辨证要点:
皮肤红肿、灼热、疼痛或瘙痒。
渗出液多,或有脓性分泌物。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黄连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主清心胃之火,抗菌消炎 |
黄芩 | 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 清肺热,增强抗炎作用 |
黄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清下焦湿热,收敛止痒 |
配伍特点:
三黄协同:黄连、黄芩、黄柏均具清热燥湿之效,合力增强解毒抗炎作用。
外用直达:直接作用于患处,快速缓解局部症状。
临床应用
急性湿疹(红肿、渗出、瘙痒明显)。
痤疮和毛囊炎(炎症性皮疹,伴红肿热痛)。
皮肤溃疡和疮疖(初期红肿或化脓阶段)。
加减法:
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
渗出多:加枯矾、煅石膏。
疼痛剧烈:加冰片、薄荷脑(外用)。
现代研究
抗菌抗炎:三黄成分(如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促进愈合:能减少渗出,促进皮肤修复。
注意事项
禁忌:皮肤破损严重或对成分过敏者慎用;避免内服。
使用后: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此方是中医外科常用外洗剂,体现了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