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月经过多如何鉴别诊断?
月经过多的诊断方法
月经过多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宫腔镜检查(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评估(症状和病史)
1. 症状评估
月经量过多:出血量超过80ml/周期或影响日常生活。
持续时间延长:月经期超过7天。
伴随症状:如贫血(乏力、头晕)、痛经、盆腔疼痛。
2. 病史采集
月经史:初潮年龄、周期规律性、既往月经量。
生育史:妊娠次数、分娩方式、流产史。
用药史:如抗凝药、激素类药物使用。
家族史:出血性疾病或妇科肿瘤史。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
血常规:评估贫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降低)。
凝血功能:PT、APTT、血小板计数,排除凝血障碍。
激素水平:FSH、LH、雌激素、孕激素,评估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TSH、T4,排除甲状腺疾病。
2. 其他检查
妊娠测试:排除妊娠相关出血。
感染筛查:如性传播疾病检测。
三、影像学检查
1. 盆腔超声
经阴道超声:评估子宫大小、形态、内膜厚度,检测肌瘤、息肉、腺肌症。
优点:无创、易操作,首选检查。
缺点:对微小病变敏感性有限。
2. 其他影像
MRI:更详细评估子宫病变,如复杂肌瘤或腺肌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评估宫腔形态,但较少用于月经过多。
四、宫腔镜检查(金标准)
1. 适用情况
超声异常或诊断不明。
怀疑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内膜癌。
需活检确诊。
2. 检查内容
直视宫腔,评估内膜病变。
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分析。
五、月经过多的分型诊断
类型 | 主要病因 | 诊断要点 |
---|---|---|
结构性原因 | 子宫肌瘤、息肉、腺肌症 | 影像学或宫腔镜发现病变 |
非结构性原因 | 内分泌失调、凝血障碍 | 实验室检查异常,无结构病变 |
医源性原因 | 药物(如抗凝药)、IUD | 用药史或器械使用史 |
其他 | 妊娠并发症、感染 | 相关测试阳性 |
六、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和症状评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激素)。
盆腔超声作为初筛。
必要时宫腔镜检查确诊。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可预防贫血和并发症。
🔹 超声正常 不排除非结构性原因,需综合评估。
🔹 宫腔镜 是金标准,但用于复杂病例。
建议:女性出现月经过多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