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怎样治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继发性青光眼,由视网膜缺血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引起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治疗核心是 控制原发病、降低眼压、抑制新生血管,并预防视力丧失。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一、原发病治疗(根本治疗)
1. 控制视网膜缺血
全视网膜光凝(PRP):通过激光治疗减少视网膜缺氧,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是首选方法。
抗VEGF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雷珠单抗),可快速消退新生血管,常作为PRP的辅助或桥接治疗。
2. 管理基础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定期眼科随访。
视网膜静脉阻塞:监测和治疗相关心血管风险因素。
其他原因:如眼缺血综合征、颈动脉疾病等,需针对性治疗。
二、降低眼压治疗
1. 药物治疗
降眼压药:使用房水生成抑制剂(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或增加房水流出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注意避免使用缩瞳剂,可能加重炎症。
联合用药:常需多种药物组合以有效控制眼压。
2. 激光治疗
睫状体光凝:通过激光破坏部分睫状体,减少房水生成,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病例。
3. 手术治疗
青光眼滤过手术:如小梁切除术,可建立新的房水流出通道,但成功率较低 due to 新生血管和纤维化。
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如Ahmed阀植入,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如冷冻疗法或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最后手段。
三、并发症管理
疼痛控制:使用 analgesics 或必要时行眼球摘除术以缓解顽固性疼痛。
炎症处理:局部或全身使用 corticosteroids 以减少炎症。
四、定期监测与随访
频繁复查:每1-3个月检查眼压、视力和前房角,评估治疗 response。
影像学检查:如OCT或荧光血管造影,监测视网膜和新生血管变化。
长期管理:即使眼压控制,也需终身随访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