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如何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方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问题,主要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 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黄疸的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
病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2. 黄疸的程度
轻度:仅限于面部。
中度:扩展到躯干。
重度:波及四肢和手足心。
3. 伴随症状
嗜睡、拒奶。
发热或体温不升。
呕吐、腹胀。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胆红素测定
总胆红素(TB):升高。
直接胆红素(DB):>1.5mg/dl(26μmol/L)提示胆汁淤积。
2. 血型鉴定
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可能导致溶血性黄疸。
3. 其他检查
血常规: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提示溶血。
肝功能:ALT、AS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三、影像学检查
1. 腹部超声
检查胆道系统,排除胆道闭锁等疾病。
2. 其他
必要时进行CT或MRI检查。
四、诊断流程总结
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及程度。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血型等)。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排除其他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
关键点
🔹 早期识别病理性黄疸至关重要,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 母乳性黄疸 通常无害,但需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
🔹 光疗 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建议: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