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期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如何鉴别诊断?
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断方法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至产褥期结束(通常为6周)内发生的子宫出血。其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主要症状
阴道出血:量可多可少,可能为持续性或间歇性。
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等。
感染症状:如发热、恶露异味、下腹痛等。
2. 体格检查
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大而软,可能有压痛。
宫颈检查:可能发现宫颈口松弛或有组织物堵塞。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血红蛋白(Hb)↓: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WBC)↑:可能提示感染。
2.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3. 其他检查
血hCG检测:排除胎盘残留或滋养细胞疾病。
三、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
子宫腔内异常回声:可能提示胎盘残留、血块或子宫复旧不全。
子宫肌层异常:可能提示子宫动静脉瘘或子宫破裂。
2. CT/MRI(必要时使用)
用于评估复杂病例,如子宫动静脉瘘或深部组织感染。
四、诊断流程总结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史、感染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子宫大小、硬度及有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hCG等。
影像学检查:首选超声,必要时CT/MRI。
关键点
🔹 晚期产后出血 需及时诊断和处理,以防严重并发症。
🔹 胎盘残留 是常见原因,超声检查有助于确诊。
🔹 感染 可能加重出血,需积极抗感染治疗。
建议:产后妇女如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