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症(参考男科学)
无精症如何鉴别诊断?
无精症的诊断方法
无精症的诊断需结合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液分析 和 进一步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病史采集
1. 主要询问内容
生育史:是否有过生育。
性生活史:性功能是否正常。
既往病史:如睾丸炎、附睾炎、性传播疾病等。
手术史:如疝修补术、睾丸固定术等。
药物使用史:如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家族史:有无不育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二、体格检查
1. 生殖系统检查
睾丸大小和质地:小睾丸或质地软可能提示生精功能障碍。
附睾和输精管:检查是否有结节或缺失。
精索静脉:检查是否有曲张。
三、精液分析
1. 精液常规检查
无精症定义:连续3次精液离心后显微镜检查均未发现精子。
精液量:减少可能提示射精管梗阻或精囊发育不良。
精液pH值:酸性可能提示射精管梗阻。
四、实验室检查
1. 激素检查
FSH(卵泡刺激素):升高提示生精功能障碍。
LH(黄体生成素)和睾酮:评估睾丸间质细胞功能。
PRL(泌乳素):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影响性功能和精子生成。
2. 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如克氏综合征(47,XXY)。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AZFa、AZFb、AZFc区域缺失与无精症相关。
五、影像学检查
1. 阴囊超声
评估睾丸、附睾、精索静脉等结构。
2. 经直肠超声(TRUS)
检查前列腺、精囊和射精管是否有梗阻。
3. MRI
对于复杂病例,MRI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
六、睾丸活检
1. 适用情况
激素水平正常,影像学未发现梗阻,需明确睾丸生精功能。
2. 活检结果
生精功能正常:提示梗阻性无精症。
生精功能低下或缺失:提示非梗阻性无精症。
七、诊断流程总结
精液分析确认无精症。
病史和体格检查寻找病因线索。
激素和遗传学检查评估生精功能。
影像学检查寻找梗阻证据。
必要时睾丸活检明确诊断。
关键点
🔹 无精症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治疗和预后不同。
🔹 遗传因素 在无精症中占重要地位,需进行遗传学检查。
🔹 睾丸活检 是区分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金标准。
建议:无精症患者应尽早就诊,进行系统检查以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