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妊娠合并肾病变综合征,妊娠合并肾病综合症)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肾脏疾病,其特征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指在妊娠前已存在的肾脏疾病,在妊娠期间加重或首次被发现。
微小病变肾病:是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也可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
膜性肾病: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
2.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由其他疾病或条件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长期糖尿病可导致肾小球损伤,引发肾病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响肾脏。
妊娠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可能导致肾脏损伤。
3. 妊娠特有因素
妊娠期间特有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也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可能伴随肾病综合征。
血栓性微血管病: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可能在妊娠期间发生。
4. 其他因素
感染:如HIV、乙肝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肾病综合征。
药物:某些药物如NSAIDs、抗生素等可能引起肾脏损伤。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可能在妊娠期间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