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参考外科学)
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的病因
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膀胱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妊娠期间由于生理变化,孕妇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包括急性膀胱炎。以下是其主要病因:
1. 生理变化
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间,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尿路平滑肌松弛,尿液滞留,增加感染风险。
子宫增大:随着子宫的增大,对膀胱和尿道的压迫增加,可能导致尿液排出不畅,细菌易于繁殖。
2. 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病例的70%-80%。
其他细菌:如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也可能引起感染。
3. 尿路结构改变
妊娠期间,尿路扩张和尿液滞留,为细菌提供了繁殖的环境。
4. 免疫力下降
妊娠期间,孕妇的免疫系统有所抑制,以保护胎儿不被排斥,但这同时也降低了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
5. 个人卫生习惯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及时更换内裤、不正确的擦拭方式(应从前往后擦拭)等,可能增加细菌进入尿道的风险。
6. 其他因素
性活动:性交可能将细菌带入尿道,增加感染风险。
既往尿路感染史:有尿路感染史的孕妇更容易在妊娠期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