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绒毛膜癌如何鉴别诊断?
绒毛膜癌的诊断方法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 组织病理学检查(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与高危因素
1. 高危人群
葡萄胎妊娠史(最常见的前驱病变)
流产或足月产后(尤其是异常阴道出血)
异位妊娠史
年龄因素(常见于育龄妇女,但也可发生于绝经后或男性)
2. 常见症状
异常阴道出血(最常见症状)
子宫增大或不规则
转移症状(如肺转移导致咳嗽、咯血;脑转移导致头痛、癫痫)
全身症状(如贫血、发热、体重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
关键指标:血清hCG水平显著升高,通常远高于正常妊娠水平。
动态监测:治疗后hCG水平下降缓慢或不降,提示疾病持续或复发。
优点:高度敏感,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测疗效。
2. 其他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能显示贫血。
肝功能、肾功能:评估转移影响。
三、影像学检查
1. 盆腔超声
表现:子宫内可见不均质肿块,可能伴血流丰富。
作用:初步评估子宫病变,但非特异性。
2. 胸部X线或CT
用于检测肺转移:可见多发结节或浸润影。
3. 脑部MRI或CT
用于检测脑转移:如有神经系统症状,需紧急检查。
4. 全身PET-CT
优点:全面评估转移灶,指导分期和治疗。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金标准)
1. 诊断方法
刮宫术(D&C):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对于转移灶,可行穿刺活检。
2. 病理特征
显微镜下:可见异型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增生,无绒毛结构,伴广泛出血和坏死。
免疫组化:hCG染色阳性。
五、分期与风险评估
分期(FIGO系统) | 描述 | 预后 |
---|---|---|
I期 | 病变局限于子宫 | 预后较好 |
II期 | 病变转移至盆腔或阴道 | 中等预后 |
III期 | 肺转移 | 预后较差 |
IV期 | 其他远处转移(如脑、肝) | 预后差 |
六、诊断流程总结
疑似病例筛查:基于病史(如葡萄胎后)和症状(异常出血),检测血清hCG。
影像学评估:超声、CT等检查转移灶。
病理确诊:通过刮宫或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分期与治疗规划:结合所有检查结果,确定分期,制定化疗或手术方案。
关键点
🔹 hCG监测至关重要,用于诊断和疗效评估。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绒毛膜癌对化疗高度敏感。
🔹 注意转移症状,及时进行全身检查。
建议:有葡萄胎史或异常妊娠后出血的患者,应定期监测hCG,及早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