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慢性泪囊炎如何鉴别诊断?
慢性泪囊炎的诊断方法
慢性泪囊炎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泪道冲洗或泪道探通。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常见症状
溢泪(眼泪过多,常流到面颊)
眼部分泌物增多(脓性或黏液性,尤其在挤压泪囊区时)
泪囊区肿胀或压痛(位于内眼角下方)
结膜充血(眼睛发红)
2. 高危因素
鼻泪管阻塞(常见原因,如先天性、炎症性或外伤性)
慢性鼻炎或鼻窦炎
眼部手术史(如白内障手术)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更常见)
二、体格检查
1. 泪囊区触诊
医生按压内眼角下方泪囊区,观察是否有 分泌物反流 或 脓液排出。
阳性结果提示泪囊炎。
2. 泪道功能测试
荧光素染料消失试验:滴荧光素钠于结膜囊,观察染料是否在5分钟内消失;延迟消失提示泪道阻塞。
Jones测试:分为I和II型,用于评估泪道通畅性。
三、影像学检查
1. 泪道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观察液体是否反流或进入鼻腔。
结果解读:完全反流提示完全阻塞;部分反流提示部分阻塞。
2. 泪道探通
使用探针探查泪道,评估阻塞部位和程度。
适用于诊断和初步治疗。
3. 泪道造影(Dacryocystography)
注入造影剂后行X线或CT检查,可视化泪道解剖结构,明确阻塞位置。
优点:准确显示泪囊和鼻泪管情况。
缺点:有创,需辐射暴露。
4. 其他影像学
鼻腔内窥镜检查:评估鼻泪管开口是否阻塞。
超声或MRI:较少用,可用于评估泪囊肿胀或并发症。
四、鉴别诊断
疾病 | 特点 | 鉴别点 |
---|---|---|
急性泪囊炎 | 突发红肿、疼痛、发热 | 症状急性,需抗生素治疗 |
结膜炎 | 眼红、分泌物,但无泪囊区肿胀 | 泪道冲洗正常 |
鼻泪管囊肿 | 先天性,泪囊区无痛性肿胀 | 影像学显示囊肿结构 |
肿瘤 | 罕见,进行性肿胀 | 活检确诊 |
五、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溢泪、分泌物等)。
体格检查(泪囊区触诊、泪道测试)。
泪道冲洗或探通(初步评估阻塞)。
影像学检查(泪道造影等,用于复杂病例)。
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关键点
🔹 慢性泪囊炎常由鼻泪管阻塞引起,早期诊断可避免并发症如急性发作或泪囊脓肿。
🔹 泪道冲洗 是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
🔹 治疗 包括抗生素、泪道探通或手术(如泪囊鼻腔吻合术)。
建议:出现持续溢泪或眼部分泌物,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