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参考内科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该如何预防?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方法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预防的关键在于 控制原发病、早期识别和干预。以下是具体预防措施:
一、控制原发病
感染控制
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尤其是败血症。
创伤和手术管理
减少组织损伤,避免大量输血。
恶性肿瘤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减少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
二、早期识别和干预
监测凝血功能
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识别高危患者
对于有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高度警惕DIC的发生。
三、支持治疗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保证足够的血容量,避免休克。
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改善组织灌注,减少乳酸堆积。
四、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使用促凝药物:如肝素过量、抗纤溶药物等。
减少血管内操作:如不必要的静脉穿刺、导管插入等。
五、定期随访
高危患者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时发现DIC的早期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