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综合征(挤压伤)
挤压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
挤压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挤压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 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和 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病史采集
外伤史:如地震、车祸、工业事故等导致的长时间挤压伤。
手术史:长时间手术体位导致的肌肉压迫。
其他:如昏迷后长时间固定体位。
二、临床表现
1. 局部症状
受压部位疼痛、肿胀。
皮肤出现瘀斑、水疱。
肌肉僵硬或瘫痪。
2. 全身症状
少尿或无尿(急性肾损伤)。
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高钾血症)。
休克。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
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5,000 U/L)。
血钾:升高(>5.5 mmol/L)。
血肌酐:升高(急性肾损伤)。
血尿素氮(BUN):升高。
2. 尿液检查
肌红蛋白尿:尿液呈茶色或酱油色,尿潜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
尿比重:降低。
四、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
评估肌肉损伤和水肿。
检测深静脉血栓。
2. MRI
更准确地评估肌肉损伤范围和程度。
五、诊断标准
明确的挤压伤病史。
CK > 5,000 U/L。
急性肾损伤(少尿、血肌酐升高)。
肌红蛋白尿。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预防急性肾损伤和高钾血症至关重要。
🔹 监测CK和血钾 是评估病情进展的关键。
🔹 及时补液和碱化尿液 可减少肌红蛋白对肾脏的损害。
建议:对于有挤压伤史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