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筛查项目
血液检查
必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
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
辅助指标:血培养(识别病原体)
影像学初步检查
X线平片:早期可能正常,后期显示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
超声检查:评估软组织肿胀和积液
二、进阶影像学检查
MRI(首选)
高灵敏度:早期检测骨髓水肿和炎症
特征表现:T2加权像高信号,增强后强化
CT扫描
评估骨质破坏细节和死骨形成
辅助引导穿刺活检
核素骨扫描
全身筛查,检测多发病灶
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低
三、微生物学检查
穿刺活检(金标准)
适应证:疑似病例,获取病原体证据
方法:在影像引导下进行骨或软组织穿刺,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其他标本检查
关节液分析:如果涉及关节
伤口分泌物培养:如有窦道形成
四、检查注意事项
时机选择:
早期症状出现时尽快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血培养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检查风险和必要性
对于儿童,需考虑镇静或麻醉
随访建议:
确诊后定期复查影像学和炎症指标,监测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以防复发或并发症
重点提示:对于儿童和免疫低下患者,应高度警惕:
加强病原体检测,包括罕见菌种
考虑全身性感染筛查
临床价值:
MRI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工具
穿刺活检提供确诊和指导治疗
综合检查可减少误诊和并发症风险
建议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检查结果,由骨科或感染科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