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粒细胞缺乏(参考内科学)
急性粒细胞缺乏怎样治疗?
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治疗方法
急性粒细胞缺乏(Agranulocytosis)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失,易导致严重感染。治疗需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控制感染、促进粒细胞恢复。
一、紧急处理
1. 停用可疑药物
立即停用可能导致粒细胞缺乏的药物(如抗甲状腺药、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等)。
2. 隔离保护
患者需 严格隔离 在无菌环境中,避免感染。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需 严格消毒。
二、抗感染治疗
1.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在病原体未明确前,立即使用 广谱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等)。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2. 抗真菌/抗病毒治疗
若怀疑真菌感染,加用 抗真菌药(如氟康唑、两性霉素B)。
若怀疑病毒感染,使用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三、促进粒细胞恢复
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使用 G-CSF(如非格司亭)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粒细胞生成。
剂量:通常5-1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粒细胞恢复。
2. 糖皮质激素
在免疫介导的粒细胞缺乏中,可短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四、支持治疗
1. 输血
严重感染或出血时,可输注 粒细胞悬液(效果有限,需谨慎)。
2. 营养支持
保证充足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增强免疫力。
五、监测与随访
每日监测血常规,观察粒细胞变化。
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