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黄(参考外科学)
急黄如何鉴别诊断?
急黄的诊断方法
急黄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最明显的症状。
尿色加深:尿液可能呈现深黄色或茶色。
乏力、食欲不振:患者可能感到全身无力,食欲明显下降。
腹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
二、实验室检查
1. 肝功能检查
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这是诊断黄疸的关键指标。
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提示肝细胞损伤。
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提示胆汁淤积。
2.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能提示感染。
血红蛋白↓:可能提示溶血。
3. 其他检查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有助于鉴别黄疸类型。
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等,排除病毒性肝炎。
三、影像学检查
1. 腹部超声
胆管扩张:提示梗阻性黄疸。
胆囊结石或肿瘤:可能是黄疸的原因。
2. CT或MRI
更详细地显示肝脏、胆管和胰腺的病变。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如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等。
实验室检查确认黄疸类型:如肝细胞性、梗阻性或溶血性黄疸。
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如胆管结石、肿瘤等。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鉴别黄疸类型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 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病因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