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损伤(参考内科学)
结肠损伤如何鉴别诊断?
结肠损伤的诊断方法
结肠损伤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 手术探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腹痛:通常为持续性,位于损伤部位。
腹胀:由于肠内容物泄漏导致。
恶心、呕吐:可能伴有。
发热:感染迹象。
2. 体征
腹部压痛:尤其是损伤部位。
肌紧张、反跳痛:腹膜刺激征。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感染或炎症反应。
血红蛋白↓:可能提示出血。
C反应蛋白(CRP)↑:炎症指标。
2. 其他检查
腹腔穿刺:可发现血液、肠内容物或脓液。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
腹部立位片:可能显示膈下游离气体(肠穿孔征象)。
2. CT扫描
最常用:可显示结肠壁增厚、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炎症)、游离气体或液体。
3. 超声检查
有限价值:可能发现腹腔内游离液体。
四、手术探查
1. 适应症
临床表现高度怀疑结肠损伤,但影像学检查阴性。
病情恶化,出现休克、腹膜炎等。
2. 术中评估
直接观察结肠损伤程度。
评估是否需要结肠造口或一期修复。
五、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可能的结肠损伤。
实验室检查:评估感染和出血情况。
影像学检查:确认损伤部位和程度。
必要时手术探查:确诊并治疗。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预后至关重要。
🔹 CT扫描 是诊断结肠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手术探查 不仅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