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肾损害(参考内科学)
肝源性肾损害简介
肝源性肾损害是指由于肝脏疾病导致的肾脏功能异常,常见于肝硬化、急性肝衰竭等严重肝病患者。肝脏疾病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肾脏,如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内毒素血症、肾血管收缩等,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时可发展为肝肾综合征(HRS)。肝肾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肾衰竭,分为I型和II型,I型进展迅速,肾功能急剧恶化;II型进展较慢,常伴有顽固性腹水。肝源性肾损害的诊断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治疗包括改善肝功能、扩容、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及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