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谢病(家族性脾性贫血,脑甙病,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葡萄糖脑酰胺沉)
戈谢病是怎么回事?
戈谢病的主要病因
戈谢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属于溶酶体贮积症的一种。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基因突变,导致体内缺乏或功能异常的葡萄糖脑苷脂酶,进而引起葡萄糖脑苷脂在溶酶体内的异常积累。
1. 遗传机制
戈谢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
患者需要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突变的GBA基因才会发病。
如果只继承一个突变基因,个体将成为携带者,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
2. 酶缺乏的后果
葡萄糖脑苷脂酶的缺乏导致:
葡萄糖脑苷脂无法被正常分解,积累在溶酶体内。
主要影响巨噬细胞(特别是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导致这些细胞膨胀形成“戈谢细胞”。
戈谢细胞的积累会引起器官肿大、骨骼异常、血液系统问题等临床表现。
3. 基因突变类型
已发现数百种GBA基因突变与戈谢病相关,常见的突变包括:
N370S(最常见,与较轻的1型戈谢病相关)。
L444P(与严重的2型和3型戈谢病相关)。
84GG、IVS2+1等其他突变。
4. 分型与病因关联
戈谢病根据神经系统受累程度分为三型:
(1)1型(非神经病变型)
最常见,占90%以上。
主要由N370S突变引起,酶活性部分保留。
主要影响内脏器官(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2)2型(急性神经病变型)
罕见但最严重,婴儿期发病。
与L444P等严重突变相关,酶活性极低或缺失。
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损害(如肌阵挛、癫痫),通常2-4岁死亡。
(3)3型(慢性神经病变型)
介于1型和2型之间,儿童或成人期发病。
部分神经系统症状(如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进展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