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查疾病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参考内科学)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方法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采用 Duke标准 进行综合评估。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全身症状

  • 发热(最常见,多为弛张热)

  • 寒战、乏力

  • 体重下降

2. 心脏表现

  • 新出现的心脏杂音(尤其是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反流性杂音)

  • 心力衰竭(由于瓣膜破坏)

3. 血管和免疫学表现

  • 栓塞现象(如脑卒中、脾梗死、肾梗死)

  • Janeway损害(手掌或足底的无痛性出血点)

  • Osler结节(指/趾垫的痛性结节)

  • Roth斑(视网膜出血斑)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培养

  • 关键诊断依据:至少2次血培养阳性,且为典型IE病原体(如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注意:抗生素使用前采血,每次间隔≥1小时,至少采3套。

2. 炎症标志物

  • CRP、ESR:显著升高。

  • 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3. 其他检查

  • 尿液分析:血尿、蛋白尿(提示肾栓塞或肾小球肾炎)。

  • 类风湿因子:可能阳性(50%病例)。


三、影像学检查

1. 超声心动图(核心检查)

  •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敏感性约50-60%,特异性高。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敏感性>90%,能检出更小赘生物(<5mm)。

  • 主要表现:瓣膜赘生物、脓肿、瓣膜穿孔/反流。

2. 其他影像学(根据并发症选择)

  • CT/MRI:评估栓塞(如脑、脾、肾梗死)。

  • PET-CT:人工瓣膜IE或起搏器IE的辅助诊断。


四、Duke诊断标准(修订版)

1. 主要标准

  • 血培养阳性:2次独立培养出典型IE病原体。

  • 心内膜受累证据:超声发现赘生物/脓肿/新发瓣膜反流。

2. 次要标准

  • 易患因素:心脏基础疾病或静脉药瘾。

  • 发热≥38°C

  • 血管/免疫现象:栓塞、Janeway损害等。

  • 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未达主要标准,或血清学提示活动性感染。

3. 诊断判定

  • 确诊IE: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3项次要,或5项次要标准。

  • 可能IE:1项主要+1项次要,或3项次要标准。


五、特殊类型IE的诊断

类型特点诊断要点
人工瓣膜IE术后早期(<1年)或晚期(>1年)TEE必不可少,常合并瓣周脓肿
右心IE常见于静脉药瘾者三尖瓣受累为主,易发生肺栓塞
培养阴性IE血培养阴性(已用抗生素或特殊病原体)需依赖超声和血清学(如Q热、巴尔通体)

六、诊断流程总结

  1. 疑似病例:发热+心脏杂音/栓塞表现,立即抽血培养。

  2. 初步检查:TTE(所有患者)+ TEE(人工瓣膜或TTE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

  3. 评估并发症:根据症状选择CT/MRI(如神经系统症状查头颅CT)。

  4. 应用Duke标准:综合判断确诊或排除IE。


关键点

🔹 血培养 是病原学诊断的基石,抗生素使用前务必完成!
🔹 TEE 对人工瓣膜、赘生物<5mm、脓肿的诊断优于TTE。
🔹 Duke标准 是诊断IE的权威工具,但需结合临床判断。

建议:对不明原因发热≥1周伴心脏杂音者,应高度警惕IE,尽早完善超声和血培养!

推荐大夫

更多医生 >>

擅长:擅长于鼾症、睡眠呼吸暂停、肺结核、肺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

擅长: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疾病、血管通路维护...

擅长:骨病及疑难骨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重点研究各项不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