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软化,骨软化病,骨软化症,骨质软化,软骨)
佝偻病如何鉴别诊断?
佝偻病的诊断方法
佝偻病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骨骼症状
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
方颅(前额及顶骨两侧突出)
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
手镯征、脚镯征(腕、踝部骨骺膨大)
O型腿或X型腿(下肢畸形)
2. 其他症状
生长发育迟缓
肌肉无力
多汗、易激惹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生化检查
血钙:正常或降低
血磷:降低
碱性磷酸酶(ALP):升高
25-羟维生素D3:降低(关键指标)
2. 其他检查
甲状旁腺激素(PTH):继发性升高
尿钙、尿磷:可能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典型表现)
骨骺端增宽(如腕关节、膝关节)
骨骺端杯口状改变
骨皮质变薄
骨小梁稀疏
2. 其他影像学检查
超声:可用于早期诊断颅骨软化
骨密度检查:评估骨量减少程度
四、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
有典型临床表现 + 维生素D缺乏史
2. 确诊标准
临床表现 + 血25-羟维生素D3降低 + X线典型表现
五、鉴别诊断
低磷性佝偻病(遗传性或获得性)
肾性骨营养不良
其他代谢性骨病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预防骨骼畸形。
🔹 维生素D补充是治疗的关键。
🔹 定期随访血钙、血磷、ALP及影像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