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瘘(参考外科学)
粪瘘有哪些症状?
粪瘘是指肠道与体表或其他空腔器官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导致粪便通过非正常途径排出。其症状因瘘管的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表现包括:
1. 典型症状
粪便从异常位置排出:如从阴道、尿道、皮肤开口等处排出粪便或气体。
局部感染:瘘管周围可能出现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甚至脓肿形成。
腹部不适:可能伴有腹痛、腹胀或腹部压痛。
2. 伴随症状
发热: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体重下降:长期粪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脱水:大量粪便流失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 特殊类型粪瘘的症状
直肠阴道瘘:女性患者可能从阴道排出粪便或气体,伴有阴道炎症状。
肠膀胱瘘:尿液中出现粪便或气体,可能伴有尿路感染症状。
肠皮肤瘘:腹部或会阴部皮肤有粪便排出,周围皮肤可能受刺激出现皮炎。
注意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异常排便或疑似粪瘘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避免感染加重或并发症发生。
治疗原则:粪瘘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修复,同时控制感染和改善营养状态。
建议:粪瘘患者应保持瘘管周围清洁,避免感染,并遵循医生指导进行饮食调整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