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性巩膜炎(贝切特病性巩膜炎,贝切特氏病性巩膜炎)
白塞病性巩膜炎怎样治疗?
白塞病性巩膜炎的治疗方法
白塞病性巩膜炎是白塞病(Behçet's disease)的一种眼部表现,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预防视力损害和复发。治疗需个体化,结合全身和局部干预,并由风湿免疫科和眼科医生共同管理。
一、全身治疗(核心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口服或静脉注射:如泼尼松,用于急性期控制炎症,初始剂量较高(如0.5-1 mg/kg/天),逐渐减量以避免副作用。
注意: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骨密度等,并预防骨质疏松。
2. 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常用作维持治疗,减少激素用量和复发风险。
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用于难治性病例,但需监测肾功能和血压。
甲氨蝶呤:可辅助控制炎症,尤其适用于关节受累者。
3. 生物制剂
抗TNF-α药物: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对严重或激素抵抗病例有效,可快速控制炎症。
其他:如干扰素-α或利妥昔单抗,可能用于特定情况,但证据有限。
二、局部治疗
1. 眼局部用药
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如氟米龙、泼尼松龙,用于减轻眼部炎症,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防青光眼或白内障。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眼药水:如双氯芬酸,可辅助抗炎。
睫状肌麻痹剂:如阿托品,用于缓解疼痛和防止虹膜后粘连。
2. 眼内注射
糖皮质激素注射:如曲安奈德,用于严重病例,直接作用于眼内,但风险包括眼压升高和感染。
三、支持性治疗和监测
定期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检查,每1-3个月一次,或根据病情调整。
控制全身症状:白塞病可能涉及口腔溃疡、皮肤病变等,需综合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吸烟、减少压力,可能有助于减少复发。
四、预后和注意事项
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减少视力丧失风险。
复发常见:需长期随访和维持治疗。
多学科协作:涉及风湿科、眼科、必要时其他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