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它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时间:2025-07-05 04:26:09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的定义与发生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Multiple Myeloma Kidney Disease) 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常见的肾脏并发症,主要由异常浆细胞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如轻链)对肾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或沉积引起。这些异常蛋白可导致肾小管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引发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是如何发生的?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的发生与多种机制有关,主要包括:
1. 轻链蛋白尿(轻链肾病)
机制:异常浆细胞过度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κ或λ型),这些轻链通过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并引发炎症反应。
病理特征:肾小管内可见嗜酸性管型,周围有巨细胞反应。
2. 淀粉样变性
机制:轻链蛋白在组织中沉积形成淀粉样物质,主要影响肾小球,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
病理特征:刚果红染色阳性,电镜下可见无序排列的纤维。
3. 高钙血症肾病
机制: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导致骨质破坏和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引起肾血管收缩和肾小管损伤。
4. 高尿酸血症肾病
机制:肿瘤细胞大量增殖和分解代谢增加,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引起梗阻和炎症。
5. 其他机制
脱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因高钙血症、呕吐或利尿剂使用导致脱水,加重肾前性肾功能损害。
药物毒性:化疗药物(如顺铂)或造影剂可能加重肾脏损伤。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的典型症状
蛋白尿: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蛋白电泳可见单克隆轻链。
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贫血:由于肾功能不全和骨髓瘤本身导致。
骨痛: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与骨质破坏有关。
诊断方法
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检测轻链)。
血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血钙、尿酸、血清蛋白电泳(检测M蛋白)。
骨髓活检: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肾脏活检:明确肾病的病理类型。
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 | 具体措施 |
---|---|
控制原发病 | 化疗(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干细胞移植。 |
减少轻链产生 | 血浆置换(快速清除循环中的轻链)。 |
保护肾功能 | 水化、碱化尿液、避免肾毒性药物。 |
对症治疗 | 纠正高钙血症、贫血治疗、止痛。 |
如何预防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
早期诊断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骨痛、贫血等症状时。
保持充足水分:避免脱水,尤其在化疗期间。
监测肾功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关键点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严重并发症,需早期干预。
轻链蛋白尿是其主要特征,尿液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
治疗需兼顾原发病控制和肾功能保护。
若有疑似症状,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