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阴散(《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组成:
甘草(炙) 6g
干姜 6g
附子(炮) 9g
煎服法:
上三味,以水600ml,煎取200ml,去滓。
温服100ml,每日2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主治:少阴病,阳虚寒盛,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即休克、虚脱等急症)。
辨证要点:
畏寒肢冷,精神萎靡。
腹泻清稀,不渴或喜热饮。
舌淡苔白,脉沉微或迟。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附子 | 回阳救逆,温肾助阳 | 大补元阳,驱散寒邪 |
干姜 | 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 增强附子温阳之力 |
甘草 | 调和诸药,缓急和中 | 防附子、干姜之燥烈伤阴 |
配伍特点:
温阳散寒为主:附子、干姜协同作用,急救阳气。
药简力宏:方剂简单,但针对阳虚寒盛重症。
临床应用
休克或虚脱(如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久泻不止)。
冻伤或寒痹(阳虚寒凝,肢体冷痛)。
加减法:
气虚明显:加人参、黄芪。
血虚:加当归、白芍。
水湿内停:加茯苓、白术。
现代研究
强心升压:附子中的乌头碱类成分有强心作用。
抗炎抗休克:干姜姜辣素能改善微循环。
注意事项
禁忌:阴虚火旺、实热证患者禁用。
服药后:宜保暖,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
此方是仲景治疗阳虚寒盛的经典方剂,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的原则。